English

激扬飞动的历史活剧

2004-01-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牛素琴 我有话说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道:“我国史界浩如烟海之资料,苟无法以整理之耶?则诚如一堆瓦砾,只觉其可厌。苟有法以整理之耶?则如在矿之金,采之不竭。”又说:“彼旧史者,一方面因范围太滥,卷帙浩繁,使一般学子望洋而叹,一方面又困范围太狭,不能予吾侪以圆满的印象。是故今日而欲得一理想的中国史以供现代中国人之资鉴者,非经新史家一番努力焉不可也。”

今人张贵祥经过十年的呕心沥血,研究了《辽史》、《金史》、《宋史》、《西夏记》、《续资治通鉴》,以及与这一段历史相关的古今史籍、研究成果,从“浩如烟海之资料”中将“在矿之金,采之不竭”,加以提炼、归纳、整理,写成了一部90余万字的《大三国演记》(上下卷)。这一著作的问世,对史学的普及无疑是个贡献。

何谓“大三国”?自公元10世纪起,我国历史上的辽朝、西夏、北宋三足鼎立,而后是金朝、西夏、南宋依次对峙,最后元朝兴起,灭金、灭夏、灭南宋,中国实现了空前的大统一。这300余年又是一次三国时期,其疆域之大,时间之长,矛盾之复杂,斗争之激烈,远远超过了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国,因而,作者将这一历史时期依次并存的三个朝代称之为“大三国”。何谓“演记”?即一种写作体裁,一种写作样式。为了真实、生动、具体地反映历史的演变进程,记录人物的沉浮起落,揭示事件的来龙去脉,让读者读来有趣有味,明了中国史学典籍的精华,于是乎博采众长,独出机杼,在综合“纪传体”、“编年体”、“章节体”等类史书的优点后,摸索了一种接近文学样式的“演记体”,以“更能显示历史演进大势,更能广泛反映社会史的丰富内容”。

《大三国演记》对史学的普及,在于它全方位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立法、宫廷内幕、经济、文化以及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例如辽朝的一国三制、夏军三川口诈胜宋军、王安石变法图强、金与南宋边界的商贸“榷场”、成吉思汗灭金的军事战略,辛弃疾、文天祥等爱国词人的高风亮节等等,都可圈可点,令人深省。更有军事谋略值得研究,诸多战事闪现着谋略的光辉,可读性与学术性兼备。绵绵300余年历史,犹如一部血肉丰满的活剧。书中人物众多,个性鲜明,呼之欲出,情节跌宕起伏。臧否人物,评点故事,常有些精辟语句让人眼睛发亮,心中叫绝。

《大三国演记》让人在轻松的氛围中体味历史,感悟得失。300余年王朝的兴亡更替,有多少历史经验值得汲取呀!历史真是一面镜子,历代帝王的功败垂成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戏剧的镜头”在转换,而结局却一次又一次重演。著者一句经典性的评点说中了要害:“兴废在人事”,可谓意味深远的至理名言!以史为鉴,是我们普及史学的根本所在。

(《大三国演记》,张贵祥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79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