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久,公路远处尽头见有数辆小汽车驶来,一声紧急集合令,大家火速按预定位置横队排列整齐。果然小汽车们在横幅前停下,县政要及我们的校长均上前迎迓蒋夫人宋美龄女士等人莅临,并邀请她检阅学生队伍,令宋女士有点意外的是在这僻野的地方有这样的欢迎场面,她欣然应邀,毕竟是经历过那么多大世面的人,她在横幅前定一定神,挺一挺身。这时军训教官一场极其响亮的“立正!”,把那个“正”字拖得极长,检阅开始,宋美龄女士脸上覆盖一方乔其纱巾,脸面侧向队伍,从容、稳步向前走去,这时她和我们的距离不过二公尺,全体学生都向她行注目礼,一长排摇头风扇似的脑袋缓缓从左向右摇去。检阅结束,另有人带领贵宾们观赏石林奇景。不到一小时游览结束。这时学生队伍犹如奥运会各国运动员在自己国家标牌后列成纵队一样,按班级列成纵队。贵宾们稍事休息,县长致简单的欢迎词后,恭请宋美龄女士向全体学生训话。又是一声“立正”口令,只见宋美龄女士欣然起身走到露天的临时会场前,没有麦克风,没有传声筒,向大家讲话,她的声音并不响亮,又是在室外,但周围寂静无声,所以还听得清,她大意说看到我们这些青年朝气蓬勃,心里很高兴,这种朝气就是中国的希望,勉励大家好好读书,那时不叫学习,将来为抗战出力为国家效劳。短短几分钟讲话结束后,他们一行就离席,登车而去,官员们恭送如仪。我们的校长是知名的摄影家杨春洲先生,那天他带了两只照相机,马前鞍后或蹲或站或俯或仰为宋美龄女士这次活动拍了好多黑白照片,那时还没有彩照,欢迎任务结束已约上午11时,人人饥肠辘辘,路也走不动了,唯一的办法就是鼓起勇气,走不动也得走,只有回到学校才有饭吃,居然越走越快。大家端起饭桌上出土文物似的陶制饭碗时已是下午1时许。
另一次是约在1944年,上大学时在一家单位兼职,这是一个与结算在华盟军起居生活费用有关的单位,设在昆明站外原昆华农校改建成为美军第一招待所的一隅,有一天忽见各楼面服务员多人手里提着挂了军官衣裤的衣架,上上下下楼梯往洗衣房来来去去忙个不停,觉得奇怪,后来才知道那天下午蒋委员长要来一所与美军高层军官开会,服务员都在为出席的军官往洗衣房烫军装。我们也得到通知大家下午在自己办公室里工作,少去别处走动。我们的办公室窗外是一个花坛,花坛外是一条煤屑路,煤屑路那边是一片多功能大草地,美军上操,打球,节日排开长桌,供应自助餐都在这片草地上,下午1时许,煤屑路上不见人来人往,大草地上也悄无人影,估计预定时间快要到了,果然,几分钟后即见有人从煤屑路上走过,最靠近我们窗口的是陈纳德将军,这位将军相貌奇特,有点怕人,据说英国首相邱吉尔初次见到他后,说了一句英国式的幽默话:“幸亏这位将军是在我们这边的。”陈纳德将军左侧是宋美龄女士,他俩边说边走,蒋夫人左侧是蒋委员长和另外不知是谁,后排是高大魁梧的黄仁霖将军和几位美军将领。未见有什么贴身护卫保镖或便衣特务之类的闲杂人等。和数年前所见差不多,宋美龄女士的模样没有什么大区别。那时吾辈都还年轻,没有也不懂怎样特意去注意别人,现在也就说不上那天她的穿着打扮和其他细节,只觉得她的气质不同一般,他们一行走出我们的窗口视线就看不到了,最多不到一小时光景他们又从相反方向走过我们窗口,此时步伐较快,也较随便,好像车子就在前面,他们要去登车,几分钟后,煤屑路上又人来人往,大草地上也有人出现,估计一切都又恢复了正常。
(摘自《万象》2004年1月号,塞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