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书评》向来是很多文学精英们眼中的圣经。 |
著名的书评周刊《纽约时报书评》有意调整编辑方向,此消息迅速在曼哈顿的沙龙和美国出版界掀起骚动,知识精英高声指责《书评》为迎合大众市场,正在加速向“弱智化”(dumbing down)的深渊堕落。
这场风波起因于美国一家图书网站日前对《时报》新任主编比尔·凯勒(BillKeller)的访谈。凯勒说,《时报书评》需要转走新途,更多关注非文学类的图书,同时缩减文学作品评论的数量,并不再漠视“快餐读物”(potboilers),以利那些在机场书摊上买书解闷儿的读者。
对很多纽约的文学精英们来说,《时报书评》如此改革,无异于背叛。
凯勒还抱怨《时报书评》现在对文学新秀处女作的评论文章篇幅太长。他说:“有些小说当然要评上一评。我们会关注那些新的厄普代克,新的(菲利普·)罗斯,新的乔纳森·弗伦岑,或是新的扎迪·史密斯,但以我之见,这些人数量有限。”
厄普代克和罗斯是美国的老牌大作家,弗伦岑和史密斯则是近年来才出头的新秀。
这些话就像一把把刀子,扎进文化精英们的心头,但最要命的一刀还在后头。在此次访谈中途,《时报》的文化编辑史蒂文·厄兰格(Steven Erlanger)插话道:“说老实话,《时报书评》登了太多的狗屁文章(shit)。我们赞不绝口的大多数东西都不咋样。”
如此不堪的脏字儿,竟出自堂堂《纽约时报》编辑之口,令人错愕之余,也大大伤了读者、作者和出版商的自尊。“软颅”(Soft Skull)出版社的老板理查德·纳什(Richard Nash)说:“简直不可理喻。他们说想招徕更年轻的读者,但这么做哪儿成。这些人是脑袋屁股掉了个儿(assbackwards,意指本末倒置)”。
这些天来,凯勒已被愤怒的信件和电邮所淹没,我也在数个美国的网络读书论坛和Blo g网站上看到无数的声讨之言。不少读者、出版商和作者都威胁说,今后将不再读《时报书评》。凯勒辩称,外界断章取义,误解了他的谈话,但很少有人接受这个解释。
这场争吵还与《时报书评》新主编的人选问题搅在一处。前任主编麦克格拉斯(Charles McGrath)不久前退休后,四位候选继任者都是新闻界出身,没有多少文学圈的背景。显然,现在这个问题也被争吵声所放大了。
出版界,特别是文学出版商显然更为担忧《时报书评》的变脸。作为美国最著名,也最具影响力的专业书评周刊,《时报书评》多年来在纽约文学精英心目中的地位一直类同圣经。它的褒贬,可以成就一个作家,也可以毁掉一部作品。鼎鼎大名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更对市场销售影响巨大。
在纽约出版界,《时报书评》想转走大众路线的传闻早已有之。距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分子的黄金时期,时代已经大变,文学(中国人以“纯文学”形容之)与大众日益疏离,逐渐成为精英们小圈子里的把玩之物。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也不再是书市的唯一指标,《洛杉矶时报》、《今日美国报》、《华尔街日报》和《出版家周刊》都有自己的图书排行榜,两家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和巴诺也在互联网上推出了实时更新的销量排行。
“我们不能对大多数美国读者的口味视而不见,同时还指望着出版圈永保生机。快餐读物和非文学类图书卖得好,才能养得起文学作品的出版。”一位出版顾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