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要“才”迷心窍

2004-02-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爱财如此,爱“才”也应如此。然而,近来一些高校为了争夺所谓优质的高考生源,竟然发展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据报道,北京大学竟然在春节期间向一名年仅13岁的孩子寄来了预录通知单。从报纸的图片上看,这名孩子稚气的脸上戴着一副和他那尚未发育成熟的脸庞极不相称的大眼镜,我想象不出他收到北大的通知书时到底会有多少喜悦。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我们过早地让孩子们去承受不该承受的东西,势必会使他们在短期内得到某项技能的同时,而失去更多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综合素质。更不该的是,这样做还人为地剥夺了孩子们童年的快乐。看看这名娃娃准北大学生的“成长”经历,我们也许会看到其中的“残酷”。

这名13岁的准北大学子在一岁时就被“开发”了,不仅练书法还要识汉字,3岁时已经识记2000个字了,5岁时又翻坏了几本元素周期字典,其余的时光则是在所谓的“趣味数学”陪伴下“度过了整个童年”。你说,他的童年还有多少快乐可言。这名接连跳级、只受过8年正规教育的娃娃准大学生,不仅“不爱说话”,而且“上课时做不出题会急得哭鼻子”。你说,这样的“人才”即使少年得志,13岁就读了北大又会有多少综合素质和培养前景。

现在,一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早日“出人头地”,什么事都喜欢“从娃娃抓起”,甚至不惜拔苗助长。不仅有娃娃作家、娃娃科学家,而且形形色色的极限运动和吉尼斯世界纪录也少不了娃娃挑战者和创造者,如今又多了一种娃娃(准)大学生。之所以出现如此众多过早扼杀孩子天性的“狠心”家长,我想,一方面是一些家长急功近利或愚昧无知,另一方面,则是社会上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某些自身利益而不负责任地推波助澜造成的。

“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如果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娃娃作家、娃娃大学生或娃娃什么的巨大市场,肯定还会有更加“狠心”的家长会从更小的娃娃“抓起”。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北大、清华等名牌高校的录取方向更是众多考生和家长唯其马首是瞻的“指挥棒”。相信,只要北大有了这名13岁的娃娃大学生,马上在别的地方就

会有更加“年轻有为”的娃娃生。

如今,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国家不仅明令厂矿公司禁止使用童工,而且一些影视作品和娱乐场所已经实行“少儿不宜”。大学教育作为一项极为紧张而又强度极大的脑力劳动,也要本着为下一代负责的精神,在入学上实行“少儿不宜”的年龄限制。这不仅是为孩子的健康负责,也是为国家的人才培养的长远效益和人才的综合素质负责。北大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应该在这个方面带个好头,而不是这种取之无道、“才”迷心窍、拔苗助长的坏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