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幻文学:科技时代的讴歌者和怀疑者

2004-02-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金涛 我有话说
科幻小说的出现,尽管评论界的认知褒贬不一,歧见甚多,但是如果不抱偏见的话,科幻小说以及由此带动的科幻美术、科幻电影和电视的蓬勃兴起,及其日益广泛的影响,却是无法抹杀的事实。日前,应科幻作家吴岩的邀请,我曾在北京师范大学给研究生讲了“科幻与人”的专题讲座,看到许多年轻人对科幻文学抱有浓厚兴趣,我越发感受到了科幻文学的生力。从媒体报道得知,对青少年读者的抽样调查表明,科幻小说是最受欢迎的读物。至于国外一些著名的科幻电影,其票房之高及其深刻的内涵、奇妙的创意和令人愉悦的娱乐功能也无需我多说什么了。这种种现状,构成了日渐崛起的科幻文化现象,理应引起评论界和文学艺术界的密切关注。

正是为了呼应中国科幻文化现象的复兴,出版界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国外科幻理论著作的引进。在这方面,新近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大型工具书《彩图科幻百科》,对于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结合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演变,加深对科幻这一具有时代性的文化现象的认识,无疑是很有启发的。

这是一部精彩而有趣的读物,大量珍贵的彩图和简捷的文字,明快而直观地浓缩了百年来科幻文学的历史进程。前两章分别从19世纪到20世纪90年代,按10年为一阶段,通过对科幻与当时的重大政治、科技事件来反映人类的希望、憧憬与恐惧;将科幻作品放置在历史的背景下,对作品与历史背景进行比较。这是全书的主体部分。接下来,按重要的科幻作家、代表性经典作品、科幻刊物、科幻美术、科幻电影、电视剧等,分门别类,逐一介绍,资料性强,勾画出科幻作品发展演变的脉络。但是,作者并不囿于罗列史料,而是透过典型作品和代表性作家的点评,要言不烦地就科幻文化现象提出颇有见地的理论分析。这正是我很看重的一个很鲜明的特色。

《彩图科幻百科》通过历史的回顾,深刻不过地阐明科幻文化的诞生决非偶然,而是伴随西方的工业革命,人类借助前所未见的科学技术的力量,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面貌所导致的文化现象。科幻小说创作的原动力,据作者的观点,从来是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不断进步。科幻小说始终热情地赞颂把人类带往新的天地的一项项新的发明创造,与此同时,它也对发明创造和技术进步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始终持怀疑的、批判的眼光。换言之,科幻小说对于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性质,一直抱有超越时代的、清醒的认识。作者指出,自从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问世以后,“科幻小说对技术这一带有双刃剑性质的认识从那时以来一直未有改变”。

技术的双刃剑性质,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不少人有意无意极力回避的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把握更加成熟,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严酷现实暴露出技术的滥用导致的恶果,人类开始意识到,违背自然法则终将给人类自身酿成苦果:自然生态的破坏、工业对环境的污染、核污染、滥用药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量施用化学剂和农药导致不少生物灭绝,技术手段的进步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等。英国作家、医生埃利斯(Ellis Havelock,也有中译名为霭理士)在《印象和随感》中,以英籍美国发明家马克沁发明杀伤力强的机关枪为例,“三十多年以前的一天,我们站在马克沁周围听他解说他的枪的结构,看他表演它的惊人的性能。我现在还似乎看见那常常显示有发明的天才的人的温和的、天真的神情,还似乎看见那谦虚然而得意的微笑……我们之中有一位若有所思地问他:‘这东西不是要把打仗弄得更可怕吗?’马克沁很有信心地回答:‘不会!它将使战争成为不可能!’”由此,埃利斯说:“千万年以来的梦想者们,天才的赤子们,一直在人们的耳边悄悄地灌输那骗人的幻想……连铜器时代开始时候第一个想到把短刀拉长成为宝剑的天才发明家也一定相信他已经使战争成为不可能。”(参见吕叔湘著《未晚斋杂览》)写到这里,不禁想起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名言:“只有人才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记,因为他们不仅变更了植物和动物的位置,而且也改变了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的面貌、气候,他们甚至还改变了植物和动物本身,使他们活动的结果只能和地球的普遍死亡一起消失。”这里,恩格斯提到“他们活动的结果只能和地球的普遍死亡一起消失”,是对人类不计后果征服自然的行为的严正警告!

由此可见,对技术的发明创造的双刃剑性质,对人类征服自然的种种愚蠢和傲慢,很早就引起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目光敏锐的作家的关注,而科幻小说家对此抱有同感。书中指出,法国科幻小说大师儒勒·凡尔纳始终把科学和发明看做是征服未知世界的机器,毕生创作了大量歌颂科学技术进步的令人振奋的作品,他的想象力带领读者放眼未来;然而,凡尔纳后期的创作却一改初衷,他去世后90年才首次发表的《20世纪的巴黎》,“定位于以追求财富的巴黎,每天人们挤入拥挤不堪的地铁,用类似传真机的机器与他人联络,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儒勒·凡尔纳创作风格的变化说明,有着高度责任感的科幻作家,是无法回避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性质的。它之所以成为科幻作家长期以来特别关注的话题,也许恰恰意味着科幻文学的日渐成熟吧。

作为一部小百科全书,《彩图科幻百科》还从不同的视角,全方位地展示了科幻文化从幼稚到成熟、从文学渗透到艺术领域的发展轨迹。一方面,科幻小说在百年的历程中多半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而存在,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形成风格不同的流派;另一方面,科幻作品已经不限于科幻小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包括小说、电影、电视以及连环画、科幻美术等绘画作品,并产生了许多经典之作。书中介绍,从电影诞生之日就有了科幻电影,1897年法国明星公司就拍了一部黑白科幻片《小丑和机器人》。早期的无声电影包括通往月球、火星的奇异旅行,以及将经典科幻小说搬上银幕。但是科幻电影的趋于成熟,最终还是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电脑技术和各种高技术的运用,能够将真实的和动画的、现实的和虚拟的镜头天衣无缝地连为一体,实现了科幻电影制作人的梦想。因此不难看出,在历史的进程中,科幻文化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也走过不少弯路,甚至在有的时期处于停滞的状态,这都是不足为怪的。虽然《彩图科幻百科》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欧美国家,但对于方兴未艾的中国科幻小说和亟待发展的科幻影视,从中不难得到可供借鉴的启示。

“科学幻想小说给千千万万的读者带来了快乐。”

“科学幻想小说指引着我们去展望未来;可它没有告诉我们一定要去展望什么。科幻小说是窗口,不是景点。”

我很欣赏作者在序言中的上述精辟见解,但愿《彩图科幻百科》给读者提供窥视科幻文化的一个窗口,也给大家带来快乐。

(《彩图科幻百科》,【英】约翰·卢克特 著,陈德民等 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185.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