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1940―)的成名作《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1976)使她处于当代亚裔作家群中的领先地位。汤亭亭并非多产作家,从1976年《女勇士》面世到上个世纪末,总共只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反映作者“既忠于自己的族裔,又忠于女性主义”的《中国佬》(China Men,1980)获美国国家
谭恩美(Amy Tan,1952―)的第一本小说《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1989)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连续保持9个月。第二本小说是《灶神娘娘》(The Kitchen God’s Wife,1991)。第三部小说是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三个月的《通灵女孩》(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1995)。后由王颖(Wayne Wang)导演的电影《喜福会》几乎使其在美国家喻户晓。
李健孙(Gus Lee,1947―)的前两部小说《支那崽》(China Boy,1991)和《荣誉与责任》(Honor and Duty,1994)的价值在于它们不但揭示了无法避免的代沟,而且提出了处于强势地位的白人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族裔进行白化以及少数族裔反白化的重大社会问题。第三部小说《老虎尾巴》(Tiger’s Tail,1996)淡化或超越亚裔美国作家通常着重表现的东西文化冲突和少数族裔的疏离感,表明作者进入一个新的创作方向:华裔主人公作为美国上层社会的一员,处理社会与个人的种种问题。
雷祖威(David Wong Louie,1955―)在他的畅销短篇小说集《爱的痛苦》(Pangs of Love,1991)里,观察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冲撞,而这种冲撞产生于华裔青年内化强势文化(白人文化)后与仍坚守弱势文化(中国文化)的老年一代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雷祖威在这部短篇小说集里活画出处于美国边缘文化的华裔的种种心态。
善于运用金色幽默彰显华裔美国人生活光明面的任璧莲(GishJen,1955―)和谭恩美、李健孙、雷祖威一道,常被评论家归为“四人帮”,但她本人不以为然。她的处女作《典型的美国佬》(Typical American,1991)中的华裔主人公受过美国高等教育,乐于接受强势话语,因而很快适应主流社会的游戏规则,尽管为此付出过重大的代价,但结果是喜剧性的,前途毕竟是光明的。近作《希望之乡的莫娜》(Mona in the Promised Land,1996)是她实现长期想仿效犹太裔作家的愿望之作。短篇小说集《谁是爱尔兰人?》(Who’s Irish?,1999)揭示东西文化在特定语境里的混淆性。2003年,荣获美国全国文学艺术学会颁发的25万美元施特劳斯俸金(Strauss Living)。
有着“亚裔美国文学匪徒”之称的赵健秀(Frank Chin,1940―),以其强烈的批评个性著称文坛。他用他的文艺理论和戏剧、小说,坚持不懈地进行两方面的论战。一方面他猛烈抨击白人种族主义强加给亚裔/华裔美国人的带有种族偏见和歧视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他痛斥一批他认为已被白人同化了的华裔美国作家,例如汤亭亭、谭恩美、黄哲伦和李健孙等等。在他看来,这些作家失去了华裔族性,误读误用中国经典和传说,曲意取悦白人读者,歪曲华裔美国人的本来面目。赵健秀作为自称是迄今美国历史记载里惟一非基督教徒华裔美国人,作为生在美国的第五代华裔,一贯弘扬正统的中国文化、反对白人种族偏见和歧视、坚持纯粹的华裔美国人族性。他这坚定的理念体现在他的两部长篇小说《唐老亚》(Donald Duk,1991)和《甘加丁之路》(Gunga Din Highway,1994)里。
徐忠雄(Shawn Wong,1949―)获美国太平洋西北书店奖和第15届华盛顿州长的作家节奖的《家乡》,其主题虽然通过华裔四代人的关系回溯了祖先修筑铁路的痛苦和贡献,但更加强调华裔美国人有权把美国称为自己的家乡或生活的根据地或大本营。《美国人》(American Knees,1996)体现了徐忠雄为之努力建构的亚裔美国人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