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反思中的回眸

2004-03-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闻一先生是苏联问题专家,他对苏联的历史了如指掌,说来如数家珍。尤为令人欣喜的是,他擅长史学与文学的结合,善于以流畅自如的文笔描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讲述那激动人心的故事。而透过他的《回眸苏联》(山东人民出版社)一书,可以看到可贵的史家品格:忠实历史事实,揭示历史真相,追求历史真理。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苏联就是“社会主义”的代名词。苏联,曾经是一个雷霆万钧的名字。它使无数革命者为之神往,让全世界无产者引以自豪。但也是这个苏联,它曾令我们震惊,令我们痛惜……

您知道在那“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在那辽阔而寒冷的乌拉尔山脉直至西伯利亚曾发生过什么?通过对苏联历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为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的除去工人阶级、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外,还有大量“劳改营”里的犯人。这些犯人成分复杂,有资产阶级、旧贵族、富农、教会的神职人员、不务正业的青少年等等,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知识分子和专家。这些人是在十月革命后一次次的社会动荡中被流放、迁徙到边远地区的“劳改营”中的。

总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对“苏维埃政权的敌人”、“人民之敌”的阶级斗争是苏联社会的两个根本特征。这两个特征是苏东模式的社会主义成功的基本要素,也是其衰败的重要原因。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应该承认,在回首那凝重的历史时作如此的议论,有失轻浮。毫无疑问,当时的苏联领导人之所以作出那血与火般决策,实乃诸多历史的必然因素使然。但另一方面,在苏联的历史上,其领导人的思想意识、主观意志甚至品格修养对于苏联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这好像是那些缺乏制度建设意识、喜欢崇拜个人的民族的必然遭遇,或者说是这些民族为其社会发展所必然付出的代价。

如果说昔日的苏联叫我们着迷的话,今天的俄罗斯则令我们困惑。1998年,西方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在北京大学作关于中国改革发展战略的讲演时,曾顺便提到俄罗斯问题。他说,前苏联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已近10年。在这10年里,市场机制代替了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私有制也为建立激励机制创造了条件,但现在这些国家的产出却只有改革前的1/3。按照标准的经济学理论,这些国家已发生的变化应该使产出大幅度增加。那么,为什么俄罗斯会出现目前的局面呢?十分遗憾,斯蒂格里茨先生没有说下去。

在《回眸苏联》一书中,闻一先生对俄罗斯的社会制度、历史传统、人文精神及生活习惯的广泛而生动的描述,为我们解读今日俄罗斯提供了极好的线索。现择其要者简述如下:其一,今日俄罗斯的总统制其实是“总统的个人治理”,并非西方的总统制。其二,作为下院的国家杜马只有名义上的立法权和监督权,实际上是一个各党派清谈和争权夺利的场所。其三,俄罗斯“私有化”的主要结果,是使原来的国家财产的一部分管理者转变为国家财产的所有者,并随之出现了具有垄断意义的大财阀集团。其四,俄罗斯人对政治权力的争斗和转换十分关注,但对于经济转型并不那么在意。其五,俄罗斯人习惯于听命至高无上的领导,习惯于计划经济。

最近有幸读到了一位俄罗斯经济学博士关于中俄经济改革比较的的文章。他说,中国人对经济改革持理智的态度,他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俄国人决心走一条激进改革的道路,在一年内放开价格并实行私有化,此可谓欲速则不达。其次,就私有化而言,俄罗斯是把过去的国家垄断变成了现在的私人垄断,广大群众与这种所有制没有任何关系。我想,这样的私有制自然难以发展市场经济。总之,这位学者在某些方面证明了闻一先生的说法是符合当前俄国实际情况的。

读过《回眸苏联》,不觉生出许多零乱的想法,又有“欲说还休”之感。最后,我愿意以作者的一段话来结束此文:“我自己坚持一种对苏联历史的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正确的回眸。”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