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学术为东坡立传

2004-03-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朱靖华古典文学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已经出版问世了,作者朱靖华先生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教授的这部论集,是一部值得推介的文集。全书洋洋大观,字数近百万,分为“苏轼论评”“唐宋文学篇什”“中国文学史研究”“理论教学篇什”以及“附录”五大部分。

朱教授以研究苏东坡最为有名,现任苏轼研

究学会常务理事,故全书之主干、之灵魂,也正在“苏轼评论”部分,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二,从“总论”“诗论”“词论”“文论”“行踪论”“思想构成论”“影响论”“苏轼研究论”“史迹考论”等九个部分加以论证,可以说,是近乎全方位的东坡研究的考察。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专著也正像是有些学者所高度评价的,是苏轼研究的第一部个人学术专集,具有独立品格和超越性贡献,可谓是“登高以望远,摇桨以泳深”(用苏轼诗,见《送丘秀才序》);“唐宋文学篇什”,主要论述苏轼之外的其他唐宋诗人、词人,其中既有“从比较中整体探寻王维诗的生命本源”的个体研究王维论,也有“论宋代社会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宏观大略式的鸟瞰,既有如“李清照词的创作本色”之类的作家创作本体研究,也有如“论苏味道与三苏”之类的纵向思考,此外,有“冯延巳评传”“柳开评传”“宋祁评传”等,还有“再论李清照‘欲说还休’的难言之隐――对姚玉光‘商榷’的商榷”的文字;“中国文学史研究”主要以寓言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朱教授是全国寓言学会的副会长,收入集中的如“中国寓言的产生及其特征”“谈中国古代诗体寓言”“中韩两国的寓言传统”等,都是令人耳目一新,值得一读的力作。

作者在该书《献言》中曾说,自己“立志要用学术论文为东坡作传”,诚哉斯言,作者在用学术论文为东坡先生作传的同时,其实,也写就了自我的学术传记。我们既可以看到作者《论苏轼政治思想的发展――兼驳罗思鼎的谬论》这样的为东坡平反正名式的早期论文,也能读到《苏轼论创造成功的七要素》这样的新作。写于80年代的《论苏轼晚年诗词中的“野性”》一文,摆脱芸芸众生的以儒道释三家思想解读东坡的窠臼,从“野性”角度另辟蹊径,重伐山林,在研究苏轼思想方面,开启了新的角度。作者从苏轼“尘容已似伏辕驹,野性犹同纵壑鱼”等的论述出发,阐发所谓“野性”,就是苏轼“豪纵放逸、浑朴天真、雍容旷达与大自然打成一片的情怀和体现;也是他反污浊尘世束缚、反黑暗现实迫害的精神的表现。所谓‘坦荡之怀、任天而动’。”这里实际上概括了野性的两个方面,一是天人关系,一是人人关系。两个方面相互联络,互为因果,反污浊现实,必然在大自然中寻求皈依,而一个“豪纵放逸、浑朴天真”的自然人,必然地会走向“反污浊束缚”的黑暗现实的叛逆。野性的提出,对于我们研究苏轼的思想,以及苏轼诗词创作以及艺术思想,都不无启迪意义。

从苏轼的野性论,作者必然地走向苏轼“自己构成自己”论,这就是朱先生最近发表的“反思与建构――论苏轼思想的‘自己构成自己’”。作者提出:苏轼接受儒释道的影响,是有条件的,是从他个性特质中去批判地吸取、补充他自身所需的、有可能得到发展并转化为他自身特质一部分的事物。指出苏轼“自己构成自己”的三个要素:野性个性,实用,“高怀远度”和“高风绝尘”的人生审美理想;指出“自己构成自己”的三个阶段是:集构阶段、解构阶段和建构过程;指出建构自由自适思想体系的理论根据及其历史文化意义,认为“苏轼的一生,本源于他自由的感性生命”,儒家的“思无邪”和道家的“无待”是苏轼建构自由自适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而这一思想体系,其影响遥遥指向明末人文主义思潮,从而出现“异代相接”的现象。从而得出“苏轼是在解构古典传统中,获取了精神和创造的巨大自由,而达到他自然本体状态和境界的。”

总体而言,作者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寻和钻研,成为一位执着追求的智慧者,因此能够登高俯瞰,山峦历历,从而清晰而准确地把握到苏轼思想艺术中的诸多亮点及其独创特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