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阿库宁:要香槟,不要伏特加

2004-03-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俄罗斯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鲍里斯・阿库宁(Б.Акунин)新年伊始就双喜临门:一是“ОЛМА-ПРЕСС Экслибрис”出版社在

年初为他的小说推出绘本,这在俄罗斯侦探小说界可谓是拔了头筹;二是发表长篇小说《金刚石马车》(Алмазная колесница),他的金字招牌“范多林破案系列”又添新作。

阿库宁的“范多林系列”计划由12部作品组成,《金刚石马车》是第11部。范多林(Фандорин)是贯穿该系列全部作品的主人公,从青年时代一直写到老年,故事的时代背景从19世纪70年代一直到十月革命前后。阿库宁说这个系列其实是讲述一个人的历史,一个经历了各种人生状态的男人的历史。

阿库宁的作品装帧素雅,只着黑白两色,在封面花哨招摇的同类小说中显得个性非凡,1997年一上市即引起关注,只是当时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是何许人也。直到1999年才谜题有解:原来阿库宁就是《外国文学》(Иностра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杂志的副主编格利高里・赤哈尔基什维里(Григорий Чхартишвили),他毕业于语言文学系,是日本问题专家兼文学翻译。

阿库宁“诞生”的时候,赤哈尔基什维里正在写作《作家与自杀》(Писатель и самоубийство),这是一本文学研究方面的专著,令他感觉身心俱疲,迫切需要用比较轻松的事情换换脑筋,于是就一口气用阿库宁的笔名写了三本侦探小说。

从此以后,赤哈尔基什维里严谨治学,负责撰写严肃的学术文章;阿库宁则恣意想象,专职创作光怪陆离的破案故事。除了“范多林系列”,阿库宁还写有“佩拉盖雅系列”,共三册:《佩拉盖雅与白色猛犬》(Пелагия и белый бульдог)、《佩拉盖雅与黑衣僧》(Пелагия и черный монах)、《佩拉盖雅与红色公鸡》(Пелагия и красный петух),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和剧本。在剧本《海鸥》中,阿库宁把契诃夫的名剧做成了一道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练习题:阿版《海鸥》的情节像日本的《罗生门》一样扑朔迷离,不同的叙述角度,有不同的犯罪逻辑,而在每种犯罪假设中都有不同的凶手。

众所周知,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常善于从社会新闻、刑事案件中汲取创作素材,在这一点上阿库宁颇得陀氏衣钵。虽然当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时事”早已成了“故事”,然而对阿库宁来说,一百多年前发生的事件却往往不失现实意义,为他的拟体侦探小说提供了充分的养料。

记得本报刊登过一则消息,说是托马斯・哈代的一个笔记本透露出一个秘密:原来他的《卡斯特桥市长》和《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许多故事情节来自于多塞特地区的报纸。哈代为自己对这些材料的依赖感到惭愧,所以一直对这本笔记讳莫如深,还曾希望在身后销毁它。与哈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阿库宁对自己利用档案的本事却津津乐道,毫不隐讳去档案馆查报纸、个人档案和履历表的乐趣和享受。他推崇细节的精确,在他小说中出现的大部分报纸短讯都确有其事。

如果说哈代是“特别珍惜自己羽毛”的作家,那阿库宁就属于根本不在乎“名分”的另类。尽管他的事业如日中天,却始终在通俗文学的定位上安之若素,一边声称自己的创作“费墨不费心”;一边强调“通俗文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比精英文学还要重要。因为对通俗文学感兴趣的人更多。通俗文学并不一定就是粗浅的,它也可以是崇高的、具有专业水准的。”在得奖的问题上,阿库宁也表现出超凡的豁达:“非商业文学奖应发给作家,而不是畅销书的写手。畅销书作者的最高奖赏在于销售量。”显然,他给自己的定位是畅销书的写手,而且已经得到了最高奖赏――他的每一本新书上市,几乎都是俄罗斯畅销书榜上的魁首。倒是文学同行和广大读者不忍埋没他的才华,喜欢把他往上“提半档”,认定他是货真价实的作家。

20世纪俄罗斯作家阿克肖诺夫(В.П.Аксенов)曾经用香槟和伏特加比喻俄罗斯文学的两种风味:或者快活,如香槟;或者浓烈、忧郁,像伏特加。阿库宁选择酿制“文学”,又有本事在“高雅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优游自得,流行却不流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