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0年,约瑟夫二世以他母亲玛利亚・特莱莎的名字,命名了他刚刚建立的要塞。这是位于波希米亚山的一个小镇(后来被称为捷克斯洛伐克,即现在的捷克共和国),在布拉格的西北边。捷克人把小镇叫做“特莱津”。要塞的建立,是为了针对北方的侵略者,防卫布拉格。可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不久,德国军队就
1941年10月,特莱津变成了“特莱西恩施塔特”,那是被纳粹称为“Ghetto”、专为犹太人设立的集中居住区。建立它的目的,是在把犹太人转往奥斯威辛或其他死亡营之前,暂时安顿一下。国际社会曾经被误导,以为特莱津是希特勒送给犹太人的一个“礼物”,是一个生活条件普遍良好、犹太人可以安全避开战时艰难的地方。纳粹打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宣传战,以转移国际社会对于他们大规模谋杀犹太人的注意力。这个诡计十分成功。同时,被遣送到特莱津的准确人数,不同的数据报告略有出入。在那里死亡,或是分批被送往东方的劳动营或死亡营的捷克犹太人,大约是97000名。其中15000名是儿童。现在已经知道的,只有132名儿童幸存下来。特莱津的生存条件是骇人听闻的。
囚徒们生活在饥饿、疾病、过度拥挤和污秽之中,还始终生活在被送往东方死亡营的威胁下。每天宣布的规则,约束着囚徒们的生活。男人和女人是分开的,孩子们与自己的父母被分离开来。成人间的交往是被禁止的。写信也是被禁止的。囚徒假如违反这样那样的规定,可能会被殴打、绞死、或者遣送。
隔离营日常运作由纳粹指定的犹太元老理事会管理。他们组织各项工作的细节,食堂、保健、住宿等。他们还有一个可怕的任务,就是选定遣送东方的犹太人名单,以便给几乎每天都有的、新到的犹太人腾出床位。这个理事会由巡逻在营区的捷克卫兵控制。营区的最高权威是纳粹司令部和他们的军队。虽然纳粹只是定期出现在特莱津,他们却威慑着所有的人。
在如此受到胁迫的情况下,还是发生了一些难以想象的事情。音乐、艺术、演剧,以及其他的一些文化活动在特莱津进行着。这些活动都是由几个天才的音乐家、画家,以及另外一些被关押在那里杰出的人所激发起来的。纳粹允许这些文化活动发生的原因,是想转移犹太人对自己命运的注意力。这些活动给这些囚徒带来一些虚假的希望,使他们感觉自己有可能幸存下来。另外,纳粹自己也欣赏这些文化表演,还会前来观赏。
这就是《克拉拉的战争》一书展开的场景。对当时的年轻人,那是一个充满惧怕,始终感到前景不确定的地方。可是,在悲剧之外,有着信念和勇气。《克拉拉的战争》把恐怖和希望交织在一起,那正是特莱津的现实。
《克拉拉的战争》凯西・凯赛著林达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