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促进学术进步的评论

2004-03-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在贺昌群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贺昌群文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在协助贺先生的女儿贺龄华编辑此书的过程中,我认真地拜读了收入文集中的著作,深受教益。

贺先生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一生都在学术前沿追索,他选定历史科学为主攻方向,是因为他认为“历史之学,非故纸之钻研,而为生命之贯注”。

他那满腔爱国忧民的热情,时时流露笔端,感染着读者。他勤奋地在学术领域探索、钻研的同时,还写了不少为了促进学术进步的学术评介。这些评论既是客观的介绍,也包含着作者的真知灼见。

贺先生认为:“批评一部学术的著作,批评者当有离开那部著作而可独自写一部的能力,至少在某几点上当确有胜于原著的地方,使著者可以采纳而补充原书的缺陷,更增加原书的价值,所以批评促进学术的进步。”他这样说,也这样去做。他写的《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的书评,就是按上述要求写就的。

我们知道向达先生此文,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力作。得到众多学者肯定,贺先生是向先生的好友,也是在学术上互相切磋的诤友。贺先生在评论中写道:“觉明君(向达字――引者注)此篇,个人多其捃摭疏通之勤,而惜其少独发之功,”毫不客气。对于文中“独发之功”也不抹煞,他认为其中“流寓长安之西域人”及“西域人之华化”二节增益前人之处颇多。对于“长安打毯小子考”一节,更大加赞扬,他说这一节“玲珑跌宕,考证最精,加以著者清隽流畅之笔,尤觉声色照人,读之宛然白头宫女为吾人谈开元天宝遗事,忽忽忘倦”。接着他又以自己研究所得,补充了作者的疏漏。对于“胡帽”、“胡夷杂亻支”等则运用文物考古图录和文献资料加以说明,并提出一些论者以为受西域影响的唐代“时妆”还可详考。将两篇文章结合起来读,既能丰富读者对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的印象,也使我们仿佛看到二位学者神驰于李唐盛世,互相切磋,坦诚交流的情景。

又如《日本学术界之“支那学”研究》一文,更是一篇简明扼要的日本“支那学”发展小史。贺先生把日本的“支那学”,放在世界文化发展背景下分段考察。最早日本学界受中国文化影响而有汉学。19世纪末,日本学者那珂通世接受西洋史学理论后,发生了变化。那珂通世始创“东洋史”,把中国史列入其中。1900年,那珂氏从狩野直喜处得到了陈氏遗经楼刊《崔东壁遗书・考信录》二十五卷。“那珂氏读之极佩其议论考证之卓越。”后来又就内藤虎次郎处将残缺之《崔氏遗书》补足刊印。“因而那珂氏乃集中全力于中国上古史之研究,学风为之不变,以后白鸟氏之‘尧舜禹抹煞论’末始之脱胎于此,其时期尚出于吾国胡适、顾颉刚诸氏之重视崔氏遗书也”。接着贺先生依时间叙述了“支那学”在日本学术界的发展变化,并介绍了在中国上古史的研究上所引起的一系列争论。其中,我所关心的是白鸟库吉的说法与我国古史辨的关系。因为前几年在我国有年轻学者说顾颉刚先生剽窃了白鸟库吉的学说,我很纳闷,果真如此,中国学者为什么沉默不语,批评《古史辨》的学者很多,但在当时涉及这一点的以我的孤陋寡闻还没有看到,贺先生的文章,解决了我的疑团。他说:“白鸟氏所倡之‘尧舜禹抹杀论’,与我国顾颉刚氏诸人所讨论之《古史辨》,虽时序有先后,而目的则同,方法各异,白鸟氏运用其丰富之东西历史语言之知识,纵横驰论;顾氏诸人则专精于先秦典籍之解剖。此则时代思潮与治学方法之进步。传统之学者,虽欲维护陈说,亦无可如何也。”原来二者都源于崔氏遗书和西洋史学影响。这两个源头冲击了中国史学研究的封建道统。从这点说两人是目的相同,是进步的,只是方法各异,因此不存在剽窃问题。

说到这里,使我想到同一课题,中外学者运用相同的资料,得出近似的结论,不止上述一端。据金毓黻先生《静晤室日记》记载,国学大师钱穆在经学的研究中,也有与日本学者本田成之的说法相同的地方。金先生的日记这样写道:日人本田之所撰《支那经学史论》有二译本,其孙亻良工译者,题曰《中国经学史》,附有注释,如细阅此作,颇多精辟之论,盖其分析之处多于综合,凡吾国含混立论之处,而此编皆详为疏解。如古无六经,而六艺之名起于汉代,《庄子・外篇》虽有六经之名,而亦秦、汉以后人伪讠乇,其论皆当。如钱寅四所论,既在本口之后,而其立说之精,亦来有以过此也。“金先生虽有此看法,但并未以偏盖全,在隔两天的日记中,对钱先生的《国学概论》则不乏溢美之词,这里就不摘录了。引这段话,只是想说明我国老一辈学者,如贺先生、金先生他们潜心治学,视野宽广,在评价中外学者的成就时不带偏见。贺先生在肯定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同时,更揭露他们为日本侵略者服务的实质,政治和学术的关系也是处理得是非分明的。

写到这里,我真盼望有一部客观公允,是非分明的学术史。内容有如贺先生在《图书的批评》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是一部促进学术进步的批评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