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鄂猫”实验图解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一种旨在向年轻一代灌输族人苦难遭遇以及仇恨以色列思想的“圣战卡片”正在巴勒斯坦地区孩童中广泛
选择这样两则不忍也无力去评论的新闻,是基于一瞬间从脑子中蹦出的基于悖论的人类宿命。中东和平进程随着以色列的“定点清除”政策又成为国际政治的热点,“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仿佛是为这场旷日持久的争端量身定制的悖论,冤冤相报何时了,互为因果的纠缠最为可怕。而堕胎问题一直是美国政治家需要表态的重要方面,游行队伍中“自由等于选择”这个口号也同样是反对堕胎者的哲学基础,只不过选择的主体换成了母体中已经成形的胎儿,共享前提的分歧也很难化解。
面对人类社会纷乱的状况,学者们一直试图解释乃至解决所有存在的问题,“多元化”便是当今较为流行的贯穿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共同理论。甚至在自然科学中,当量子力学把观察者的维度引入客观世界后,“薛定鄂猫”不生不死的状态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用多元化来表述。“薛定鄂猫”本是一个试图将微观粒子两种相反可能性同时重叠的现象映射到宏观世界的假想实验。某个放射性原子的衰变与否通过探测器和毒气瓶决定着黑箱中的猫的生死,由于测不准原理,那么黑箱中的猫便也处于不生不死的状态。薛定鄂进而在《自然与古希腊》一书中反思了基于经典力学的传统世界观,提出了一个转化公式区别多元的世界:自在世界=自在世界;现象世界=自在世界×认识主体(感性思维);理论世界=现象世界×认识主体(理性思维)。看上去,多元化不仅在社会思潮中成为流行,而且吻合了自然科学新近的理论探索。
很难得有这么样一个词,解释能力强到超出预期。从物种的多样性,到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从全球化与本土化,到企业经营的分工与协作;从国际政治的冷战、单极、多极,到鸡毛蒜皮的时装、宠物、明星……只要我们愿意,多元化都可以视为一种努力目标和一种“和而不同”的崇高追求。多元化理论似乎可以消解专制、独裁、霸权、歧视、暴力、恐怖等等二元对立下的阴暗,为人类带来自由、民主、和谐、平等、和平、温馨。不过,话语诱惑同样属于话语权力的强迫手段之一,多元化表面上是在挑战整个社会的正统、主流与权威,实际上却是在考验每个个体的承受能力,换句俗点的话来说,多元化,说说可以,认真不得。
回到篇首那两则新闻,如果“tobeornottobe”的话――在巴以冲突上,要么支持以色列,要么支持巴勒斯坦;而在社会伦理上,要么支持堕胎,要么反对堕胎。我们每天需要面对整个世界,多元化固然能选择更多的表达方式,都可以像“薛定鄂猫”那样存在理论上的不生不死状态,但无论事实有着多少种表达方式,到达每个个体时,总会强迫我们接受其中的一种。因此,如果缺乏足够的尊重,更多的选择绝非自由,反而会使得人与人之间更容易拒绝沟通,思想和生活方式的细微差异甚至会被放大为鸿沟。
其实,多元化的困惑也正在于它的无所不在,甚至可以表述为“多元的一元”这样的悖论模式。作为过程,多元共存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如果成为结果,多元化却预兆着混乱与无序。多元化的背后危机重重,这也许是太落后的复辟,也许是太超前的担忧。“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对于爬行在巨大球体上的蚂蚁来说,道路永远平坦;而对于人类而言,即使最平坦的道路,也处处充满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