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科书的力量

2004-05-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社会学》(第四版),吉登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欧洲社会学的复兴,诞生了一批享誉世界的学术大师,而吉登斯

无疑是其中最杰出者之一。随着吉登斯的《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第三条道路》、《超越左与右》、《亲密关系的变革》、《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社会科学方法的新规则》以及《为社会学辩护》等有代表性的著作相继翻译出版,他也成为最受我国学术界瞩目的社会学家之一。然而,在吉登斯的大量著述中,最为风行的恐怕还要数《社会学》这本带有教科书性质的书籍。世界上许多大学都将其作为社会学系首选的教学参考书,并有多种语言的译本流通于世界上不同的国家。目前,本书已经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从一定意义上,我们不能带着固有的对一般教科书的框框来看待这本书。通读完此书就会发现,这本教科书是属于教科书的一个例外。首先,原创性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吉登斯的目标是要“写出一本能够把某种原创性与当今社会学者所感兴趣的所有基本问题的分析结合在一起的教科书”。因此,作者并未满足于介绍现有的社会学知识,而是自始至终坚持与社会学中最前沿的观念和研究发现保持同步。本书的第四版对第三版作了彻底修订,增添了许多全新的内容,由此也可以看出作者在保持本书的时效性方面付出的努力之巨。这部教材在好几个研究领域都是领先的,例如关于全球化影响的讨论,其深度甚至不亚于许多专门的研究。本书还是透彻研究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生活的第一本教材。此外,关于社会巨变带来的新型社会风险的讨论也是带有开创性的。

从行文和前后内容的安排上,足见作者煞费苦心。他试图使自己的理论研究的发现或思想能够真正地贯穿到实际的社会学知识的论述中去。以这样的企愿来运思,结果通篇文字给人以清新、逻辑连贯、毫无雕琢拼凑之感。从他对前人的经典和现代反思性研究的综合叙述中,我们多少可以看出他所要表达的一个核心旨意,那便是展现现代性观念在社会学研究中的意义。他关心的是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究竟有哪些地方存在不同,哪些地方出现了历史的“断裂”。

这本书可以从许多方面加以褒奖,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其一扫过去西方社会学只看到西方,而不管其他异文化的“西方中心主义”的分析取向,能够一直在作为西方的“我”和异文化的“他者”这两者中间寻找平衡点。由此,他引入了过去古板的社会学家不大肯引用的人类学家在异文化中的田野发现,希望这些材料的大量引入,而向人们展示,从传统看现代以及由现代而反观传统的方法论意义。

另外,他在重复社会学家应有的“社会学的想像力”的同时,更进一步强调要钻到一个社会的历史脉络中,去看待一种历史话语的“宏大叙事”,由此而引发有着真正深厚历史感的“社会学的想像力”。因而,历史在他的书中便成为了其社会学分析框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样的分析框架,对于理解像中国这样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文化是极有借鉴意义的。

本书第三版出版以后,互联网技术有了迅猛发展,已经可以提供比以往更丰富的信息。作者充分利用了新的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条件,在与本书配套的网站中,不仅有大量教学参考资料,如教师手册、论述题和在线测验等,还提供了大量有关社会学的链接。按照这些链接的导引,学习者或者研究者就可以对某一主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本来以往西方社会学教科书大多有些雷同或枯燥,但译读过吉登斯所写的这本书之后,上述的畏惧全部消失,留下更多的是无穷的回味和令人震撼的反思,很有其所强调的社会学的“自我启蒙”的味道,并激发起重读他所撰写的其他各类著作的欲望,我想一部教科书能够有这样的作用也就足够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