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差异无错,多样有理

2004-05-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这个年头,什么最能吸引人的眼球?要说能吸引人的实在太多,美的丑的,好的恶的,都有可能,可遗憾的是人们转移眼球的频率实在太快,很难有什么能牢牢地抓住人们容易“审美疲劳”的眼球。惟独“特色”,这个无形的东西可以做到这一点。是什么成就了特色?答案是差异。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差异完全是个中性词,既

不可贵,更不可耻,它不关乎任何价值的考量,可谓无错对好坏之分。差异之所以能成就“特色”,不在于差异本身,而在于我们本身的需求,我们需要差异带来新鲜的刺激和无限的可能,而这一切就存在于多样化的形态中。

把上面这个结论移植到这本名为《“上帝”的陶杯――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书中,估计也能误打误撞凑合了著者的心思。就笔者看来,书中拉拉杂杂地谈及了一大堆相关的理论和实例,其中也不乏诸多论点、线索可以挖掘,但似乎这条可以作为贯穿全书的清晰主线,猜测著者也无非是想要冲出重重的理论埋伏,最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前些天在一个论坛上看到一个有关文化多样性的“大坑”,要说这个大坑挖得实在是妙,惹得一干人等在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中,点爆了一个沸点话题,即“保护文化多样性,要不要让他们接受现代文明”。且不管各门各派如何剑拔弩张,其间还真有些颇为精彩的分析,譬如以下分析―――这其实反映了一个悖论:一方面我们渴望所有的人民过上“四个现代化”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渴望“文化物种”不要灭绝。这个悖论的根源就是我们的意识早已陷入了“自我文化中心主义”的巢窠不能自拔。现代文明不过是现有主流文化的代名词,强势的文化披上文明的外衣就当真有权利站出来对弱势的文化做出价值的评判?谁说现代文明就一定优越?也许,“文明”得到的和失去的一样多!只是我们生在其中,不甚知道罢了。也许,我们陶醉于假象之中,蒙蔽在对现实的麻木之中,却还一厢情愿地认为我们才是真正幸福着的,并且还身体力行地本着所谓的人道主义原则将我们的幸福慷慨地施舍给那些还在“没落文化”中苦捱日子的人们。其实想想,只要抛开这样的“先见之明”,上面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无所谓先进与落后,无所谓谁拯救谁,差异就是差异,不负载任何价值的既定事实,差异不是用来消除的,而是用来尊重的;多样也不是谁想保护就保护得了的,而是要来维持的。

至于怎么尊重,怎么维持?《“上帝”的陶杯》中关于互补原理的一段论述倒颇有些意味可言。用书中的话说就是:不同文化间并不存在先在的优劣高下,相反只存在某种互补关系。保护多样其实并不比坚持互补在认识态度上更为平和,因为保护本身就已经隐含了强弱优劣的预设,让“先进的文化”担负起开化、保护“落后文化”的责任,就难免透出些高对下、优对劣的优越感,而互补似乎就少了些高下的偏见,更多了几分对差异的尊重。况且“强调多样的文化并不意味着倒退,而是意味着需要互补”。坚持互补,也是对维持多样的一个较为圆满的解答。

书中还提到“文化互补的真正障碍其实并不在于理论而在于利益”,这在笔者看来真是一个大有深度可挖的“坑”,可遗憾的是,直到书的末尾,这个大坑始终没有挖成,就连原先那点小凹也被漫天飞起的“理论”盖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了。

不管怎样,著者煞费苦心的表述,也就是想说清楚“差异无错,多样有理”这个理儿,至于各位是否能领著者这个好意,那就请将眼球暂时地定下来吧。

 (《“上帝”的陶杯―――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欧阳志远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20.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