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思想家李贽的《焚书》里有一篇《寒灯小话》,说的是他的一个名叫怀林的侍从,与一个和尚讨论用什么话骂人最合适,问题提得尖锐。他们说,世人喜欢骂人为禽兽,为强盗,为狗,为奴才,这些都不合适,因为禽兽是有情有义的;强盗是被逼的,只要给他效力的机会,也能杀身图报;而奴才则是人的本等名号,世上除了皇
在常人心目中,“骂人”枉披了一张“人皮”,已经够狠的了,而怀林建议,可以骂“枉披了一张狗皮”,和尚还认为不足以体现人性之恶,真不知道这和尚何以把人看得那么坏。他们是古人,不去计较,让人不解的是,香港年轻艺人张柏芝也把人看得非常可怕。据说她养了一群狗,还有乌龟蜥蜴之类,并且说,她只有和这些动物在一起的时候才有安全感。不知道她小小年纪,何以也是把社会看的如此阴暗可怕。
仔细想来,和动物相比较,人在有些地方确实逊色些,比如贪欲,对金钱和地位的无止境的贪欲。金钱就是富,地位就是贵。历史上,视富贵如浮云的有几人?有一类人,贪欲一起,欲火烧身,岂止浮躁,迹近疯狂,而十目所视,又不敢明目张胆,于是扭扭捏捏,鬼鬼祟祟,那行景儿就够瞧的了。和尚说“不可看不可处”,当指此。
动物不贪,凶猛如狮虎,也就是图个肚子圆,吃饱了就满足了,躺在林子里,或草地上,悠悠然看那山光水色。也有吃饱之后还要藏的,如老鼠,那也不过是备过冬之用。乌鸦也喜欢藏粮,它们常常把树上摘来的核桃埋在松土里,准备慢慢享用。不过,它们常常忘记埋藏的地方,或者根本忘了这回事,第二年春天,那里就长出一棵核桃树苗来。动物们的觅食,无论狮虎勇夺,还是狐狸智取,完全是依性而行,上天当有批件的,而且都是自食其力,无可厚非,况且它们并不装出正人君子模样来。
现在,有一部分人,不是个别人,贪欲非正常地膨胀起来。河北那个丢了性命的大贪污犯李真的赃物被拍卖,林林总总,蔚为大观,玉器古玩之外还有金印,一大堆名牌衬衣一辈子穿不完。参观的人感慨:要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安徽第一贪尹西才,在淮北那个穷地方,在3年多时间里大贪而特贪,贪得500多万元,有3,000多万元不明家庭财产,仅住房就有8套之多,北京有2套,淮北3套,上海除了2套公寓房之外,另有一座独体别墅,价值270万元。他只有一妻一女,要那么多房子干什么?贪官大多假道学的利害,江苏省交通厅长事发之前谁都以为他是个难得的好官、清官,事情败露,单位里人人震惊。可见和尚的话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对地位的追求,动物也没有人类这么热心。有人说追求权力是动物的本性,举了猴子的例子。猴子是有王的,一旦成为王,好吃好喝得尽着他,一群中的所有异性也都是他的太太了,别的公猴不得染指,连眉来目去都不行,会受到他的严厉惩罚。10多年前,有一部文献片,记录了海南山区的一场猴王争夺战。那是一场非常残酷的战斗,老猴王和挑战者从山上打到山下,声震山岳,鲜血淋漓。被打败的老猴王无路可逃,跳到海里。这时候,所有的猴子都立刻转变立场,帮着新王围攻那倒霉的老王,硬是不让他上岸,直到那失败者被淹死。老王淹死后,群众都到新猴王那里表忠心去了,只有一只母猴念及旧情,潜入水下把他拉了上来,并且仰着头嗷嗷地哭了几声。这个场面实在让人不忍看,可仔细想想,这和人类的争权夺利还是有所区别的。猴王不仅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承担着责任,当群体遇到危险的时候,当受到外来入侵的时候,他必须铤身而出,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不能畏缩不前,不能装病住院,年岁既老,体力必衰,就不能承担这样的重任了,理应退位。谁能证明他已经无力承担保护群体的能力?只有比武。那么,留他一条性命行不行?也不行,他虽然年老体衰,性欲还是有的,可能还挺强烈,又做过一把手,享受惯了的,不会像其他公猴那样安分守己,到时候他偷偷地和老相好的跑到什么地方去野合,生下三两个孽种来,就不是最强壮的后代了,直接影响群体战斗力和生存能力。这些都损害猴群的根本利益。这么一想,也就释然了。况且,争夺是公开的,公平的,比体力,比武艺,比勇气,他失败了,那是他自己不行,怨不得天,也怨不得地。这又比人类棋高一着。
我们有些腐败严重的地方远不如猴子世界,争夺地位一不靠能力,二不靠德行,而是靠金钱和权谋。吉林省白山市买官卖官已形成了“逆淘汰?的局面,不入那个黑圈的,就成为异类,必定被淘汰。这样的情况不仅白山市一处有,其他地方也有报道,有的还明码标价呢。除了用钱买之外,比较普遍的是玩弄权术,搞小动作。有阅历的人说,所谓权术,其实不是什么深奥的谋略,无非是利用人的贪欲,动用经济手段,用公家的银子博取上司的欢心,将本求利,谋得官位后加倍地搂回来。这类人如同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所说的,“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白山市那样的地方,已经形成新兴产业,结果是经济搞垮,百姓遭殃。猴子世界经不起这种腐败,群体会毁灭的。当然,一个国家,倘若腐败蔓延开来,也是个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一旦强敌入侵,甲午海战恐怕就不是电视剧了。不过,这时候这些贪官早就在某个国家定居了。
李贽是个有进步思想的人,他主张承认人的私欲,反对封建卫道士,攻击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那时候就有类似“狠斗私字一闪念?的政治主张!)。他同时又崇奉佛教。佛教把贪欲列为三毒之一,认为是一切恶行的根源。李贽的主张概括起来应该是“存私欲,灭贪欲”。他没有能够在私欲和贪欲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提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来,只能变着法子骂人。不过,强求古人是不公平的,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是个世界性难题,否定私利私欲,则阻碍生产力发展;任其膨胀为贪欲,则危害社会。各国都在摸索,我们也摸索吧。在问题没有解决之时,作为百姓,骂骂也未尝不可,李贽的文章也就很可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