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乱改红色经典早该“叫停”

2004-05-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针对目前荧屏上红色经典改编中出现的乱“编”乱“导”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日前向全国各地有关职能部门下发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指导,使改编者能够尊重原著的核心精神及读者对原著形成的认知定位和心理期待,不搞低级庸俗,不任意杜撰,不亵渎原著,用理性

、健康的心态去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的生产(见《现代快报》4月21日)。此举着实大快人心。

目前胡编乱改红色经典剧的歪风早就应该刹一刹了。继新版《林海雪原》被搬上银屏、新版《红色娘子军》在海南开机重拍之后,当前一股红色经典改编热潮可谓“方兴未艾”。据悉,《小兵张嘎》、《鸡毛信》、《红灯记》、《沙家浜》、《闪闪的红星》、《红日》、《红岩》、《雷锋》,以及洋品牌的《牛虻》、《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红色经典剧都计划或正在重新打造。而重新打造的主要手段大都是“戏不够,情来凑”,比如,杨子荣有了“初恋情人”,“娘子军”要成“青春偶像”,洪常青与吴琼花有了“感情纠葛”……反正不管怎样,为了增加票房收入或收视率,新版红色剧中的英雄人物都已经“不再孤单”。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审美趣味。从与时俱进的角度看,我不仅不反对改编红色经典剧,而且还极力赞成。关键是红色经典应该怎样改。红色经典剧之所以成为老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其中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形式,更不是因为“包装”,而是因为其中承载的精神。也可以说,每一部红色经典剧都是一部精神的经典、信仰的经典,也是鼓舞那个时代的人们不断战胜各种困难的力量经典。当初,这些红色经典剧的诞生也正是出于这种精神方面的原因,而不是经济方面的因素。

然而,目前国内之所以兴起一股改编红色经典剧的“热潮”,其主要因素却是着眼与挖掘其中的经济效益。按说,在影视已经走向市场的今天,这样做也无可非议。不过,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总应有一些东西不应该用经济价值来衡量,更不能用来换钱的。从媒体的报道和批评中也可以看出,现在的一些新版红色剧无不是以金钱马首是瞻。什么历史真实、人物原型、故事情节,全都因市场需要而任意更改,精神价值在经济杠杆

面前更是变得“举重若轻”。就拿《红色娘子军》的改编来说,虽然有人为将其打造成“偶像剧”的做法作辩解―――“吴琼花再革命也是女人,洪常青再神奇也是男人嘛,打土豪之余搂搂抱抱有什么不可”。其实,谁都明白这样做的“醉翁之意”。

如果红色经典剧的改编都置当时的艰险环境于不顾,把革命当成是“泡妞吃饭”,而在英雄人物的感情生活上大做文章,甚至不惜无中生有,节外生枝,这些改编后的红色剧假如还能称为“经典”的话,恐怕也不是红色经典,而是“粉色经典”或“桃色经典”了。况且,一些热衷于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窥视欲,而不顾历史真实的胡编乱造,已经改掉了红色经典中真正的“经典”,而只剩下一个徒有其表的华丽的“壳”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