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万物之灵!我们聪慧,有能力设计出华丽的衣裳、可口的美食、堂皇的家居和舒适的跑车;我们贪婪,贪婪到对自身也是百般挑剔,幻想着能够拥有爱因斯坦的智慧、比尔・盖茨的财富、施瓦辛格的体魄
现代生物技术的一系列的研究进展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可能。《设计婴儿》告诉我们,运用辅助生殖技术帮助希望拥有一个聪明、活泼、健康的孩子的父母达成美好愿望―――所谓的“设计婴儿”不久即将实现。也就是说,婴儿将不仅是百分之百的健康,而且它的性格、肤色、眼睛的大小都符合父母所愿,这是多么迷人的前景啊!
实际上,我们已经有了胚胎基因扫描、延迟绝经期、胚胎移植的技术,下一步将是什么呢?在市场的驱动力之下,我们离制造出“完美婴儿”到底还有多远?
但真正的问题却不在此,而在于:即便我们完全能够做到这些,我们应该去做吗?
我们的活动范围,是由科学所提供的可能性和伦理所提供的必要性所共同划定的,价值尺度同样不可放弃。孩子同我们一样,是独立的有尊严的主体个体,他们不应该成为设计的对象,我们也没有资格成为设计者,因为设计标准我们无权去定夺;孩子的独特性同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这种独特性首先就体现在它出生时候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精子和卵子怎么样结合,又以哪一种方式结合,那一瞬间产生的基因重组纯粹是偶然的。这种偶然性本来就是这个即将诞生的个体不可剥夺的权利,而且是它最基本的一种自由。人生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才获得意义,如果一切都是确定的,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是被决定了的,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我们为了保住某种特长,为了使眉毛更长,眼睛更大,皮肤更白等等,来设计和制造下一代,这正是对个体独特和自主原则的剥夺。我们赞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它不等同于“己所欲,而施于人”,每个个体的偏好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不能够太以自我为中心了,设计“物”可行,设计“人”?还是别了!
尼采说:“当你望向深渊,深渊也在回望着阁下!”想想我们是不是快要走到悬崖边上了吧。
(《设计婴儿:生殖技术的美丽新世界》,(英)罗杰・戈斯登著,徐凌云译,王一方、周惠民校,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