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巨眼”丛书来到中国法式科普展现别样风味

2004-05-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时逢中法建交40周年和中法文化年,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共同联合引进推出的法国科普名作“巨眼”丛书日前在北京面世。

法国的科普作品享誉世界,从

法布尔到弗拉马利翁,都给中国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套“巨眼”丛书正是由成立时间最早的Nathan公司于数年前启动的出版工程,其目的是为了重振法国悠久的科学创作传统和重新占领世界科普创作的制高点。“巨眼”丛书每年至少推出10个新品种,到目前为止Nathan公司已经出版了150余种。如今,“巨眼”丛书不仅是法国家喻户晓的读物,也是世界知名品牌图书。在法国,平均每年有6万个儿童购买这套图书,几乎成为每个儿童家庭的必备品;除了中国以外,韩国、巴西、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挪威、俄罗斯等也都购买了这套丛书的版权。“巨眼”丛书之所以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这主要得益于其幽默的语言、童趣的故事和实用的风格。首先从内容上来说,它沿用了知识+故事+游戏+实验+漫画的板块特色,但这些板块的内容全部为原创,并且全部按照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编排;其次,这套丛书拥有超强的创作队伍,Nathan公司请儿童文学家原创儿童故事和卡通故事,由儿童科普专家进行严谨的科学知识介绍,由儿童教育专家设计适合儿童心理的游戏、实验操作,由美术设计专家负责设计童趣十足的图书版式、漫画形象和选择照片;最后是其全新独特的编辑理念:玩学互动。

对比当前国内儿童科普作品,北京科普创作协会秘书长、北京出版社策划总监赵萌认为,国内的少儿科普作品,在内容板块组合方面往往只有一到两个,能有三个就很少见了,尤其是这套书每本书都有一个原创小故事,能做到这点非常难得。国内作品过于强调科普图书的知识性,而忽略了一些特殊读者的心理接受能力,作品的效果往往让人觉得知识性太强却不好看。

北京市出版集团总编辑钟制宪认为,科普读物能否在市场上畅销,一方面取决于它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取决于科普读物的生动活泼的形式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而目前国内有些科普读物更像一本教科书。这些年来,在与国外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一直在探讨究竟应该从国外学些什么?而随着近期一系列的版权引进活动,我们越发意识到如何把科普读物的权威性与趣味性很好地结合,对产生优秀科普作品具有现实意义。

华夏出版社副总编王一方认为“巨眼”丛书兼具“才情色趣”,体现了法国民族的优雅忧郁的文学特色,阅读时的感觉轻松闲逸,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法国作品《小王子》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认为文中设计的开放式的对话等形式甚至开拓了一种新的传播理念。“巨眼”丛书给中国的科普创作带来了几点启发:首先,它不把真相和真理作为唯一的目的。比如国内的科普作品往往以揭露真相为最终目的,而在“巨眼”里你却看不到这种痕迹,它所追求的是文学的唯美、悬念感、过程感,传达的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充分制造神秘感―――而神秘感正是科普文学的魅力所在。其次,在修辞手法上“巨眼”采取了比较适度的原则,以往我们在科普创作中,很难把握修辞的适度性。如何让适度的比喻不失真、适度的简约不变调、适度的幽默不变味,值得我们学习。再者,法国出版社与作者之间合作的体制,也值得借鉴。尽管中国目前每年出版大量科普读物,但其中高质量的作品甚少,面临着科普资源的短缺,科普作家的短缺,而如何提高出版社对作家资源的开发力度和利用效率,如何让各个相关部门高效协调合作,如何在体制上改进,也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