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事件,这一影响至今在世界各地仍随时可见。反映二战的图书更是层出不穷。认识战争,记住历史,这是血的教训,也是用无数无辜生命换回来的对战争的深层思考和对和平的企盼。
纪实类:再现风云昨日
今年6月6日是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系列》(全4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由英国Amber公司引进版权,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大战场重大战役的进程,分别由各专业领域的专家精心撰写,所配图片许多是独家首次发表,对读者了解这段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海南出版社推出的“第三帝国”系列译自美国时代生活图书出版公司主持编辑的大型图文性史诗作品,从各个侧面记录了希特勒纳粹德国由崛起到覆灭的整个过程。展示了第一手的私人记录,从未发表过的照片,亲历者的回忆和新解密的官方档案。《二战秘闻》(大众文艺出版社)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秘闻:海狮计划破产真相、希姆莱作战计划揭秘,英法苏一场不可思议的谈判、美德不宣而战的真正原因……
如同斯大林格勒战役一样,库尔斯克战役等字眼也深深地烙入了人们的记忆。《二战重大战役系列》中的一本详尽描述了这一壮观的战争画面,具体描述了1941年德国和苏联部队的状况以及德国进攻前双方的战略和准备情况。
人物类:剖析人物心灵
对于一部传记而言,最难的不是客观、忠实地再现历史事件,而是以精确、深刻的笔触去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这一意义上说,历史实际上是一部人类的心灵史。《非常年代―――罗斯福夫妇在二战岁月中》(上海人民出版社)正是这样一部刻画心灵的历史杰作。它描绘了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和他的妻子埃莉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10年所度过的难忘时光,还向我们揭示了美国三四十年代种种令人难以忘怀的社会场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无数军人提供了表现才能、施展本领的机会,孕育和缔造了一代杰出将领。在反法西斯战争的阵营中,更有一批各领风骚、战功显赫的伟大将领脱颖而出,他们以自己的丰功伟绩而名垂青史。《二战十大风云人物》(哈尔滨出版社)就是这方面的新作。由军内外一批学有专长的中青年军事史学工作者撰写的《二战八大将帅》丛书,重点选收了苏联的朱可夫和崔可夫、美国的麦克阿瑟和巴顿、英国的蒙哥马利,他们都是二战中的风云人物,是同盟国所依赖的柱石,个个功名显赫。
海南出版社推出的“第三帝国人物系列”丛书,完整、真实地再现了戈林、戈培尔、隆美尔、希姆莱、邓尼茨这5人一生及其所处时代的背景。翻看这一张张浸染着历史尘迹的图片,50多年前的腥风血雨扑面而来,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对历史、人性的反思。
文学类:诉说苦难历程
“读一读这部记述一个人二战期间在被摧毁的华沙城幸存的小书,你可以更透彻地了解人生。”奥斯卡得奖影片《钢琴师》催生了同名书籍中文版的问世,同时也让一批与犹太人在二战中命运有关的图书成为当下书界的热点。著名华人学者林达翻译的3本新书分别从三种角度展示了犹太儿童的苦难历史。
《汉娜的手提箱》(湖南文艺出版社)围绕一个普普通通的手提箱展开:2000年冬,当一群身处日本“浩劫教育资料中心”的孩子对着一个写着汉娜・布兰迪名字的手提箱发问时,馆长史子决定为孩子追索答案:这个叫汉娜的女孩是谁?她为什么会留下这只手提箱?她还健在吗?漫长的跨国界寻找,最后找到的是汉娜远在加拿大的哥哥,他亲自到日本,为孩子们讲述了一个热爱绘画的犹太女孩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不幸的一生。一个箱子这样把沉重的历史与现代的日本东京联在一起,也让本书作者凯伦・莱温激动不已,她最先制作了《汉娜的手提箱》的广播电台专题节目,紧接着出版了同名图书。
《克拉拉的战争》是部历史小说,作者凯西・凯赛通过对大量犹太幸存者的采访,还原了特莱津犹太人集中居住区最特殊的文化场景:由一批犹太儿童演出歌剧,当参加演出的孩子中有人被送往死亡营时,别的孩子就过来顶替他的角色……
《盖比橱柜的秘密》与《克拉拉的战争》的作者同属一人,不同的是,作为历史小说,克拉拉一家人是虚构的,而《盖比橱柜的秘密》中的主人公则是作者的母亲。1942年纳粹迫害犹太人时,她的母亲正是藏在橱柜中才得以劫后余生,这个橱柜便成为全家人都珍惜的一件宝物。
林达在翻译中颇能感受作者的小心谨慎与矛盾笔触:一方面希望孩子从昔日的历史中学会尊重、宽容和同情,同时又避免给孩子带来过度的刺激。但作为内容的传达,林达认为,不仅孩子们需要知道这些,就是成年人,它也是必须碰触的历史读物。
收藏类:保存历史见证
《二战邮票经典收藏》是辽宁画报出版社“中国民间个人收藏丛书”之一,由集邮家王华新先生撰稿。书中介绍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专题的邮票收藏,并以各国的邮票来展现“二战”广阔的战争场面和残酷的历程。《二战坦克》(辽宁教育出版社)利用世界军事信息权威机构简氏信息集团提供的资料,全面介绍了二战中各国生产使用的坦克、反坦克自行火炮及迫击炮的研发历程、技术性能及使用情况,并且特别介绍了二战期间坦克及装甲战术的发展情况,知识性和可读性俱佳。《柯林斯百科图鉴》(辽宁教育出版社)、《第二次世界大战》(青岛出版社)还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史料性的知识。
历史上,艺术品很少经历过像二战这样的浩荡的迁徙奔波,还有无所顾忌的争夺和劫后的生存。但奇迹般的事实是,它们许多得到了保护,这要归功于艺术品所有国那些数量有限的博物馆工作者,他们为我们拯救了欧洲的艺术。《欧洲的掠夺―――西方艺术品二战蒙难记》(江苏人民出版社)记录了这一点。
针对再度兴起的各类反战作品迭现的热潮,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类图书永远不会过时,特别是年轻人能够借助这些图书,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罪恶,唤醒所有人热爱和平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