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制播分离是国产卡通发展的突破口

2004-06-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由于电影动画需要极大的投入和技术支撑,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大规模发展电影动画的条件。因而电视动画成为国产动画的主流产品。中国视协卡通艺委会曾经算过一笔帐:

我国共有3175个电视播出机构。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强制性规定,每家电视台每天必须播出10分钟以上的动画片,仅按600家城市电视台每天播出10分钟计

算:

600×10分钟×365天×60%=131.4万分钟/年

按重播率500%计算(即一次新节目4次重播)

则每年需要国产动画片26.28万分钟/年

而我国国产动画片的生产能力不足2万分钟,这其中有将近25万分钟/年的缺口!

这近25万分钟,正是众多动画制作公司的市场空间,同时本该是动画业吸引资本市场眼球的最大卖点。不幸的是,国有电视台制播合一的体制却成了民营公司的动画片跟观众见面的拦路虎。国内最大的中央电视台,动画部和儿童频道属于同一个“青少中心”主管,每年3000万元的动画制作经费由动画部承担,只管制作,自产自销,没有播出之忧,更不必考虑播出后如何赢利。央视一般不需要外购动画片,这延误了动画片电视交易市场的形成,导致国营动画制作单位的市场垄断,而一些民营制作公司的呕心沥血之作却只能胎死腹中!侥幸能在国有电视台签约播出的,电视台收购价往往只有一分钟10元的象征性付酬,可一分钟动画制作的费用其实高达15000元左右!

90年代中期,先后有三家大型企业鼓足勇气投入制作自己的动画片:海尔集团推出106集《海尔兄弟》,广东威力集团制作52集《太阳之子》,广东今日集团则有6集《反斗奇星》,除了企业广告效应,都没有在动画片本身上赚到钱。国内最大的民营卡通公司―――三辰卡通集团,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创纪录的1020家电视台播出不赚钱,才被迫迅速转向“蓝猫”衍生产品的经营。三辰卡通集团曾经提出过一份卡通政策建议,其中一条就是:“从中央电视台做起,把原有动画制作机构从电视台的国有体制中剥离出来,实行市场化的经营管理,必要时可以考虑与民间资本的嫁接、重组;逐步减少直至停止对电视台动画制作的拨款,拿出和现在同样多的钱用于向全社会购买动画片,按质论价,培育市场。减少了国家投资的非市场行为,市场的需求会很快抬高国产卡通片的电视播出版权价格。”

令人振奋的是,民间的呼声迎来了政府的回应。今年4月20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356号文件《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要实行动画制作和播出相分离的制度,改变影视播出机构动画制播一体化的状况。”“在确保动画节目终审权掌握在广电部门手中的前提下,经批准可以按照我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方向和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公司,探索动画频道企业化经营的新模式。”这个文件受到动画业的热烈欢迎。据中国视协卡通艺委会透露,短时期内他们收到22份书面反馈意见。在356号文件的鼓舞下,常州召开了“培育卡通产业座谈会”,着手编制培育卡通产业的5年规划;长沙拟订了扶持卡通产业的地方政策16条。广州素人广告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刘蔓仪说:“希望国家在政策上对健康的国产动画作品给予价格上的维护及支持。目前国内市场的成交价格普遍低,而制作成本相应较高,最好能定出最低限价。”

这样的建议,容易让人联想起国家规定的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中国自古历代政府都深知“谷贱伤农”的道理。卡通片电视播出市场事实上的有市无价,正在深深地伤害国产卡通片的生产力。按照国际卡通产业的经验,卡通产品的第一轮收益是影视播出市场,第二轮收益是衍生产品市场,第三轮收益是卡通形象的主题公园、酒店等。所以说卡通产业是一条从艺术形象到商品形象再到商号形象的长长的“产业链”,电视播出市场的缺环,使这条过长的卡通产业链极易断裂,让投资方血本无归,让资本市场望而却步、踟蹰不前。特别是对于众多中小卡通企业而言,能否从第一轮影视播出市场上回收资金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性。

与此相联系的,是国外动画片以极低廉的价格甚至免费提供给中国电视台播放,而电视台往往禁不住这样低价位的诱惑。业内熟知的一个案例,就是美国孩之宝公司免费提供全中国热播动画片《变形金刚》,同时不声不响从中国玩具市场赚走50亿元人民币!南京原力电脑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山愤然提出:“查明国际卡通动画产业是否有向中国市场的倾销行为或者有通过代理商进行的变相倾销行为,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是否对国际卡通动画产业提出反倾销诉讼,同时规范外国卡通的引进作业程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