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说书先生讲《说唐》,李元霸、宇文成都、
排名是有诱惑力的,因为它能把事情变得简单、有次序。但做排名这件事却是不简单的,因为制定排名的规则并不容易。并且只有当排名的规则被大家理解和接受,排名的结果才容易被大家承认。所以当我读了《影响世界历史的100名著排行榜》(以下简称《排行榜》)时,对作者付出的努力很是敬佩。
试想文字发明以来,古今中外出版了多少书!从这么多书里选出100本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书来就已经不易,再给这100本书排出个次序来更是难上加难。但我们现在就有了这样一本100名著的《排行榜》。诚然,如作者在“引言”里所强调的,“选择和排序都是相当主观的,有某种个人倾向性”。但作者在确立选择的规则和排序的规则时,还是遵循了一定的可被理解和接受的原则的。作者的选择遵循“主题的覆盖性和影响的广泛性”,兼顾了不同思想领域、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文化和不同的观点和思想流派的覆盖性;作者的排序则遵循“思想的深刻性和影响的持久性”。也许《排行榜》的出版人看到给名著排名会是该书的一个卖点,但这里我倒同意作者所说的排序不需要那么强调,因为“属于不同范畴的思想往往很难比较,……难以把孔子、牛顿比出高下”。
我觉得排名只是个形式,真正值得认真去阅读的、真正需要读者去理解的是作者对这100本名著的点评,这100篇言简意赅的点评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和知识功底。读者可以挑几本读过的或熟悉的原著,会发现作者对它们的点评多能切中肯綮。《排行榜》封底的介绍说“这本书是作者五十多年来读书生活的总结”,我想此言必定属实,没有这么多年的阅读积累和深刻理解,是难以“用十句话说出别人用一整本书说出的话”来的。作者就像站在群峰之巅指点江山,但又惜墨如金,点到即至。从作者的行文中你还可以体会到一种冷峻的理性和时而透露出的一种幽默感。所以我倒觉得可以不管次序和排名,把《排行榜》当做一本很有欣赏价值的书评集来读。
但是只把《排行榜》当做一本书评集,却又贬低了它的价值了。该书的一个副标题是“人类思想史的一种读法”。确实,全书100篇点评展现了一个人类思想进步史的大尺度结构。作者用理性和自信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人类思想的恢宏画卷。阅读这书的读者好像跟随作者上升到了一个高度,来俯视人类历史上思想群峰的蜿蜒起伏。人类思想中的内容大多数是短暂的、多变的,但总有一些是确定的、永恒的,并且历久而弥新。需要我们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掌握的正是后者。
当然,100这个整数使得作者不得不对有些名著割爱了,甚至有几次这样的割爱会让有些读者“受不了”,譬如我就很“心疼”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被“割”掉了。不过大概作者也预感到了这样被“伤害”的读者肯定不在少数,所以书的末尾附了一份“100本名著候补名单”,哥白尼和伽利略的书就见诸候补名单。还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两场物理学革命没有对应的名著,所以作者也只好割爱了。不过《圣经》、《古兰经》也非一时、一地和一人的著作,但它们被选作排名第一、第二的名著,有关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论文和书籍或许也能作类似处理?排序方面,作者对牛顿推崇备至,《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被排在第三位,也是可以成立的。但《方法谈》被排在61位,笛卡尔似乎会觉得有点委屈。不过正如前面所说的,不该拘泥于排名的。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名著排行榜:人类思想史的一种读法》,胡作玄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