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中国作家亦有资格参评,当然前提条件是作品英文版或英文译本的出版。笔者无意暗示或期待什么,但窃以为,在美国生活的国家图书奖得主哈金,在伦敦生活的作家马建,去年刚由兰登书屋连续出版了两部英文单行本的作家余华,显然是距离此奖最近的中国作家。哈金直接以英文写作,马建则有女友Flora Drew担当英译―――我刚刚还在《纽约客》上读到了马建的一部短篇新作《遗弃者》(The Abandoner),其小说新作《面条师傅》(The NoodleMaker)有望于明年上半年出版,余华的背后,则是兰登书屋这样的跨国出版巨头。
据悉,新设立的“布克国际奖”不会取现有的“布克奖”而代之,两者将由两个相对独立的评审系统并行评比。
已有35年历史的布克奖每年评奖一次,设大奖得主一名,且只限于英国、爱尔兰与英联邦成员国的作家。原有之规定,使众多别国的优秀作家无缘布克奖,尤其是同操英语的美国作家,因此,随着布克奖声誉日隆,此项规定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并大大限制了布克奖的国际影响力。
财力雄厚的美国出版商的抱怨,以及布克奖自身为争取更多投资而生的种种考虑,相信也是布克奖国际化的重要原因。
这是一个商业影响至上的时代,纯文学亦不能免俗。布克奖虽名为“Booker”,但其名却与“书”(Book)全然无关。“布克”来自该奖最早的赞助商布克公司―――一家现购批发商。自2002年起,该奖全称改为“曼氏布克奖”(Man Booker;Prize)。二度冠名的曼氏集团公司是一家大型零售企业,近年已将业务从伦敦扩展至纽约、芝加哥、巴黎、新加坡和悉尼,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自然使曼氏对布克奖的国际影响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规定,每位作家只能获得一次布克国际奖。但即将赴任布克国际奖评委会首任主席的牛津大学教授约翰・卡利(John Carey)说,此奖并非“终身成就奖”。“评委们将去寻找创意与个性,”他说,“我心目中的作家,应该对世界有与众不同的呈现,”―――例如狄更斯和格雷厄姆・格林。
与布克奖由出版商推荐入围的做法不同,布克国际奖将由包括卡利在内的三名评委遴选而出,在择定最后的得奖者之前,评委们将提交一份15人的决选名单。
目前,在英国和爱尔兰的诸项文学大奖中,布克奖得主可获5万英镑奖金,惠特布莱德奖的奖金为3万英镑,后者亦将得奖者限定在英国和爱尔兰境内。10万欧元(约合6.6万英镑)奖金的都柏林文学奖则开放给任何国别作家的英文或英译小说,奥兰治奖也是如此,但只颁给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