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探索太空:幻想与现实的奇妙结合

2004-06-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严格地讲,人类探索宇宙、飞往星空的历史就是一部科幻史。在英国,大天文学家刻普勒曾经把自己对太空诸种可能存在的设想写成小说,故事燃起了几代人对星空的向往。100年前,为了抵抗俄

国科学界的腐朽压力,奇奥尔科夫斯基不得不把自己对编组飞船的设想写进小说。中国人对宇航的幻想则可以追溯到更加久远的年代。一个以天为尊、崇尚天人感应的民族,过去数千年中对宇宙探索的梦想,不会比西方人更少,怕是只会更多!

到20世纪,由于技术的突破,航天逐渐从幻想脱离并走向现实,科幻作家和宇航学家也分道扬镳。作家们继承古老的文学传统,继续做着太空之梦,而工程技术人员则将目光聚焦在技术细节上。正是这种分离,导致了科幻文学和宇航技术各自的独立突破。

去年10月15日早晨,神州5号划破长空,航天员杨利伟在环绕地球14圈之后,于16日准确地返回地面。全中国和全世界为此而震撼、而情感沸腾。正是在这一沸腾的气氛中,一批科幻作家和科学家悄悄地联系到了一起,重新开始检阅人类过往千年对未来的宏伟梦想。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宇宙的光荣》一书,正是这一聚会的成果。

《宇宙的光荣》是一本集文学中对太空的向往和科学视野中的宇宙航行为一体的新型科普读物。该书基本按照奇奥尔科夫斯基的宇宙探索步骤:从走出地球襁褓、进入环绕轨道、探索月球、访问周边行星、进入深空探险……,一章一章地展现了人类在各个步骤中的飞天梦想与实践。《宇宙的光荣》的特色在于以充满自信的笔调谈论幻想,再以浓墨重彩去描绘幻想导引的技术突破。当剥去技术给人造成的迷雾之后,许多新的幻想又会从人类的伟大成就中逐渐产生。这样,幻想、现实、小说、故事、历史、轶事和科学解释交织在一起,加上著名科幻画家和科技摄影家提供的画片,全书便悠然自得地行走于现实和幻想的宇宙空间。该书的作者中,有当代著名的科幻作家刘慈欣、王晋康、韩松、凌晨,也有两院院士潘家铮和科学院各所的研究员、博士。有科幻画家也有摄影方面的权威。横跨多领域的作者队伍,构成了作品在多方面的成功。

大约十多年以前,著名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写到,未来正在以无限快的速度向现实趋近。此后,更多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把这种冲击说成是“未来正在消解现实”。快速趋向现实也好,消解现实也好,反正未来逐渐与当前全方位的融合这一事实没有人反对。在这样的时代趋势影响下,如果科普读物仍然沿着过去的老路发展,死死地纠缠那些“已经知道的”、“确凿的一切”,必定会失去读者的欢迎。这一趋势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像卡尔・萨根、艾萨克・阿西莫夫这样的科普大师宁愿将自己的科普读物和科幻小说相互融合。有一次我看电视,发现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到中国讲演时,随身携带的录像带竟然是美国科幻电视剧《星际旅行》。不但如此,他还将这个录像带放在自己的黑洞讲演课程上。原来,那里面有他客串的角色。看来,在这些伟大的科学家的头脑中,幻想与现实已经取消了界限,或者说,他们将今天的幻想当成了明天的现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