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警惕另一种贫困

2004-06-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据媒体报道,日前,来自湖南贫困山区的8岁女孩欧二妹在北京科技图书馆帮助下,实现了自己北京寻梦之旅的最大愿望,即在自己的家乡修建一座学校图书馆,让小伙伴们可以读到自己喜爱的课外图书。本来,这个小姑娘的最大愿望是想要一件新衣服,可当她看到北京的小朋友手中的《故事大王》时,便改变了想法,因为“我从

来没有摸过这样漂亮的图书,更没有读到过里面的故事。”

前不久,北京媒体还刊发了这样一条报道,说的是北京近郊的一个农民,经常到城区的废品收购站去购买城市人淘汰的旧书,并以这样的个人方式在自己的居住地建立起了一个乡村图书馆。

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看,前一个欧二妹遭遇的是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贫困,但8岁女孩充满着求知的欲望,精神食粮要远胜于物质诱惑,她为更多的小朋友选择了更多更好的读书之乐。后一则报道就不太一样了,因为这个农民所在的居住地并不贫困,也不缺钱,好多人都住上了自建的小楼,可他们没有去读书来增长知识的自觉意识,所以说他们只能算是物质满足、精神匮乏的单一贫困。

可以说,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遭遇这双重贫困或单一贫困的农民不在少数,形势不容乐观。据相关资料显示,仅在2001年,有697个县级图书馆没购进过一本新书,现有书还多是六七十年代的旧书,远远不能适应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另外,近五年来,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品种一直在17万到19万种左右,其中为“三农”服务的图书年均不到4000种。另外,农村发行网点近年来也在逐步萎缩,自改革开放初期至今,城市的图书发行网点增加了3倍多,从3万多增加到10多万。而20多年来,农村图书网点却锐减40%多。

对正在步入小康的中国社会来说,眼下许多县级地方政府都过上了经济发展财政增收的好日子,倘能挤出一点来用于图书事业的话,真如九牛一毛,小事一桩。少搞些重复建设,少开几次盛会,少吃请几次,就能省下买书的钱。可是现实却是,无论穷也好,富也罢,文化图书事业往往最容易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很多县级图书馆的建制经费只够勉强养活几个人,无钱买书,自然也就无书可读,图书馆更是形同虚设了。可以说,对这些不重视文化图书事业的领导人来说,他们在这方面的自觉意识,还赶不上那8岁的湖南小妹呢。

现在,很多人喜欢以基尼系数逐年拉大的现实,来谈论反映城乡之间收入总体性的差距。其实,这样的担忧也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而农民兄弟在精神上匮乏与贫困则是更令人担忧的。不然的话,即便有更多的农民兄弟脱了贫进入了小康住上了高楼,而还不得不到废品收购站去淘拣旧书来阅读的话,那还是有摆脱不了的另一种精神贫困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