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康社会研究”需要理论建设

2004-06-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我很高兴地看到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由李君如同志主编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论丛》(以下简称《论丛》)。

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际上是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重要发展阶段。从现状和发展趋势看,要完成这一宏伟历史任务,将面临种种严峻挑战,要应对种种复杂矛盾,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以严肃的科学的态度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十六大前,君如同志研究过小康社会建设的理论,提出过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和建议;十六大后,他又主持、组织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些专家学者继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论丛》就是在这种深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成果。

应该讲,十六大后,出版界已经推出了一些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选题的书籍。那么,江西高校出版社为什么还要出版这套《论丛》呢?这一《论丛》有些什么特点呢?

我认为,第一,《论丛》不是一般的宣传性读物,而是严肃的理论研究成果。《论丛》包括五部著作,按研究的体系,第一部著作就是君如同志的专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论》,反映了他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系统理论思考和最新理论观点;同时,《论丛》还包括《物质文明建设论》、《政治文明建设论》、《精神文明建设论》和《执政党建设论》四部著作,从各个角度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论丛》联系国际局势和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情况、新挑战,研究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从而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研究在现有的、一般性的学习宣传的基础上得以大大提高。《论丛》的出版,对于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第二,《论丛》的突出特点,正如序言中所说的,是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层次和相当的理论深度。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论》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生产与需要的辩证关系,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辩证关系,速度与效益的辩证关系,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规律性问题,很有启迪意义。

第三,《论丛》在研究和叙述方法上,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这套丛书在方法论上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坚持了政治上的把握和学术上的探索相结合。全书既反映了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进行了比较深入地理论研究和学术探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二是史论结合,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社会发展的规律是通过历史过程体现出来的,因而理论的研究不能离开历史的分析。《论丛》坚持了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每一部著作在导论之后都是从实践的发展、历史的发展写起,在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时也尽可能清晰地阐述其演进过程,同时进行符合规律性、具有科学性的理论分析,从而在历史发展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角度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由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实践问题。《论丛》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一系列实践问题、包括一些具有前沿性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从而表现出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很强的实践意义与实际价值。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论丛》站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究的前沿,反映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新研究成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