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孟繁华、程光炜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本期推荐人:孟远
这是一部历史叙述主体充分自觉的当代文学史著作。叙述者在历史的叙事中保持着一种谨慎而宽容的讲述心态。作者认同了文学史和其他历史
作为史的叙事,自然会沿着历史流动的风景一幕一幕的看过去,勾勒出所见的历史景象。但更重要的是这部文学史在“解释?中呈现它的历史“叙事?,既沉潜于历史情境之中,最大程度达到“历史化?叙述,又超脱于彼时彼地,在飞翔的高度以理性之眼俯瞰其来龙去脉,关注当代文学何以形成、如何形成以及怎样变动。由于这种距离的张力,在解释性的史学思维的前提下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和讲述结构。从“当代文学?的界说到“合法性?的建立,从外部资源的借鉴到内部制度的确立,呈现出新政权建立之初文学资源的继承和整合的历史现场,从而形成关于当代文学何以发生的一种解释。
著者努力营造的现场感和历史感是一种叙事的策略。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这种策略是通过围绕在文学创作周围的政治文化、出版文化、报刊文化、社团组织、传媒控制、评奖制度和会议文件等因素的理性发掘而完成的。“第一次‘文代会’现场?已经明确地传达了这个讯息。在与“现在?最为切近的90年代文学的描述中,叙述者从图书市场的策划、刊物生存方式的转换及其寻找生长空间的可能性的角度,从文化消费的侧面,为这个时代热闹新奇而更加市场化的文学出场提供了解释,也为这个时代独特的文学现象比如“‘红色经典’的再风行”做出特别的说明。更值得关注的是“大众文学?在这样的视角中成为必然的叙述对象,使得“大众文学?第一次在当代文学史的叙事中占有角色。越是切近的历史,叙事主体的话语权力受到的约束就越少,但著者以史家的从容与平和从文学生产和消费的方面有意识地将历史放得更远一些,无论“大众文学?,还是更近的“70年代后?作家,毕竟都处在进行时中。
这部当代文学发展史,以开放而宽容的叙述风格,精致而凝练地开掘出关于当代文学发展有效解释的多种可能。在叙事意识、叙事策略和叙事模式等方面做出开创性的探索。其实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的命名中,就已经潜藏着在解释中叙事的意图,而没有结语的叙述也正融入了仍在继续的历史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