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儿童文学生产(创作)与消费(阅读)呈现出以下三大明显的潮流,这与全球化时代的人文思潮、价值追寻、未成年人的精神成长等问题紧密相联。世界儿童文学的这些潮流也深深地影响着我国儿童
富于“教育”色彩的童话和少儿小说
第一类是有关体现现代世界教育潮流所倡扬的“学会做人”的理念,充分肯定具有创造性思维和鲜明个性的少儿形象的作品,这主要是少儿小说、童话等叙事性文学。
这一创作潮流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成长与个性的发展上,并将成长的过程置于广阔的现实社会背景之中,着力描写人际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两代人之间关系的改善,青春期的困惑与烦恼,以及社会病灶(如酗酒、吸毒、暴力、谋杀、同性恋、未婚先孕、色情、家庭破碎、种族歧视等)、教育弊端对少年儿童身心的影响,以求深入地揭示人类精神世界中的某些共同问题,引导未来一代的精神生命尽可能不受挫折地成长。
属于这一主潮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在美国有:被誉为“当代哈克”的塞林格描写“一个年轻孩子浪迹在不太友好的成人世界里”的新现实主义小说(问题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女作家S・E・辛顿塑造的虽犯有过失却从烈火中救出几个孩子的现实少年英雄小说《世外顽童》。
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儿童文学中出现了一大批用写实手法呼唤真情、信任和理解,呼唤人们承担起“被战争糟蹋得满目疮痍的世界”的责任感的作品,代表性儿童小说有伊恩・塞拉利尔的《银剑》、约翰・汤森的《冈布尔的院子》等。
在法国、德国,塑造独立自由地去认识社会人生、了解当代世界种种风景的作品也十分受到重视,如皮埃尔・加马拉的《春队长》、《羽蛇的故事》,博斯科的《大河的魅力》,凯斯特纳的《埃米尔和侦探》、《5月35日》等。
而在北欧,这种创作思潮不断受到鼓舞涌起高潮,特别是瑞典林格伦、挪威埃格纳、芬兰杨森笔下涌现的那一群活蹦乱跳、毫无顾忌地挑战现存教育体制的淘气包,以他们充满幻想和创造的生命力向整个世界儿童文坛宣告了教训主义的结束和“儿童世纪”的到来。
我们要特别提出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现代超人体系列长篇童话《哈利・波特》。这部世界童话大书将少年哈利・波特的精神成长融入以魔幻故事为艺术构架的校园生活之中,深刻地表现了一个少年人的自强、自立、自信、自尊的成长历程,实现了自己的英雄梦与价值追寻,作品以超常的想像力与极度的童话浪漫艺术赢得了世界各地小读者的广泛喜爱,创下当今世界文学发行与阅读的奇迹。
以上这些充满现代意识与变革精神的西方作品,在80、90年代先后被译介到了中国;有的还有多种译本,多家出版社出版,如瑞典林格伦的童话、小说《长袜子皮皮》三部曲、《小飞人》三部曲、《淘气包艾米尔》三部曲与《疯丫头玛迪琴》等。在林格伦作品中的独特的反传统少儿形象、充分的游戏精神与热闹风格、深刻理解与把握儿童心理的写作姿态以及大胆的童话文体改革等,曾带给80年代中国儿童文坛旋风般的影响。
“童话大王”郑渊洁作品的走红,“热闹型”童话的迅速崛起、游戏精神美学旗帜的高扬,都与林格伦进入中国直接相关。80年代一大批标榜“新潮儿童文学”的中青年作家所热情呼唤的“塑造小小男子汉”、“阳刚气质”的口号,所塑造的个性鲜明的“自立型”、“断乳型”、“成长型”少儿形象,所探索和表现青春期烦恼与憧憬的少男少女心理小说,都从不同方面受到过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的精神感召与变革意识的冲击。
以幻想烛照未来的科幻小说
第二类是有关体现现代科技创新,以人类科技文明与无边幻想烛照未来一代知识天地的作品,这就是科幻小说。
正如现代科幻小说泰斗艾萨克・阿西莫夫所曾指出的那样:我们正生活在科幻小说的世界里。西方科幻小说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为萌芽初创时期,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和英国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是这时期的代表。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开拓出了古典科幻小说的两个主要流派,即技术派和社会派,并确立了后世科幻小说的主要题材,这主要有太空探险、时间旅行、奇异生物、战争与大灾难、技术进步与未来文明走向等。
20世纪30至60年代为黄金时期,涌现出如美国的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安森・海因来因、英国的阿瑟・C・克拉克等一大批优秀科幻作家,创作空前繁荣。这一时期人们对科幻小说的认识也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一般都认为科幻小说是表现科学对人类影响的作品,同时创作也形成了一定模式:必须有一个带悬念的与科学发展或科学家工作有关的好故事;故事应有几个恢弘的奇异场面;无论是乐观还是悲观的结尾都应给人以思考。
60、70年代是西方科幻的“新浪潮时期”,英国人米切尔・莫考克发起了一场刻意求新、将科幻融入主流文学的改革运动,其主要特点是:抛弃传统科幻小说的套路,由通俗向主流文学靠拢,进而进入严肃文学领域;嘲弄传统科幻对未来世界的预测主题,认为未来是不确定的,因而充满悲观色彩,科幻小说的公式也由过去的“技术成就→未来”改成了“假如这样→未来”。
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科幻进入回归传统的“塞伯朋克时期”,中心人物是美国威廉・吉布森和布鲁斯・斯特灵。“塞伯朋克”的意思是指具有超越传统和极端未来主义观点的电脑技师。他们呼唤科幻小说从“新浪潮”回归传统,回到人们熟悉的高科技场景。
80、90年代,西方科幻呈现出多流派并存的多元时期,创作景观异彩纷呈,其内容几乎覆盖了当代世界的全部前沿学科领域。
科幻小说的译介是我国当代儿童文学对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50年代渐成气候,60、70年代因“文革”等原因被迫停顿,80、90年代勃然而兴,成为翻译界、出版界的突出现象和兴奋点。各地少儿出版社都曾出版过相关的科幻文学译作丛书。
福建少儿出版社还把科幻小说作为出版特色。1990年至1995年,该社每年推出一辑《世界科幻小说精品丛书》,已出6辑36种,发行达数百万册,并多次被评为“最畅销的文艺类图书”。1997年该社推出了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詹姆斯・冈恩主编的4卷本《科幻之路》,以后又出版了一套展现五大洲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未来前景的最新西方译作《2066年环球风暴世纪科幻小说丛书》。
此外,还有中国少儿出版社的《凡尔纳经典科幻探险小说珍藏文库》15种,四川少儿出版社的《外国科幻名家精品丛书》6种等。
由于中国当代科幻小说创作存在如此特殊的衰落现象,因而外国科幻小说的引进就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就是直接填补了中国科幻退场后而出现的空白。相对于外国儿童文学其他文体如小说、童话对中国文坛的影响而言,外国当代科幻在中国当代文坛就有了一种强势性、霸权性与支配性的意味。90年代后半期与世纪之交的中国科幻小说创作,明显受到西方新科幻的影响。一是在题材上,几乎与西方亦步亦趋,着力表现现代高新科技影响下的人间百态,以及有关电脑网络、生物克隆、外星人探寻、未来世界预测等内容。二是在表现手法与文化观念上,同样也有与西方科幻相类似的两种类型:一是通过现代科技的最高成果和预期结果,来展现人类未来生活画卷的“未来世界型”的作品;二是以眼前的人类社会现实生活为基础,观照历史,去对未来的社会格局作出种种预测,并以此来幻想、建构未来社会的“政治寓言型”作品。
世纪之交我国科幻小说创作终于走出了低谷,一批具有现代意识与高科技知识修养的新人开始崭露头角,各地也及时出版了他们的原创性作品。如:江苏少儿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当代科幻小说丛书》,有《克隆总统》、《网络游戏联军》、《生死第六天》等6种,四川少儿出版社推出了由《星际旅行》、《地球上最后一家人》、《献给索尼亚的玫瑰》等10余种科幻新作组成的《中国著名科幻作家丛书》;甘肃少儿出版社有以沙漠为背景的《金科幻丛书》4种,河北少儿出版社有《中国长篇科幻小说新作》3种等。在2000年年初公布的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科幻界终于有了星河的《星际勇士》、牧铃的《梦幻牧场》、马铭的《幽灵海湾》等作品获奖的喜讯。
展现独特人文关怀的“人与自然”读物
第三类是有关体现人类面对的共同生存困境与拯救,传导守护地球家园,增进全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作品,这主要是与环保、生态、动植物、大自然相关的读物。
应当说,有关“人与自然”这一重大主题的创作,在世界儿童文坛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而是有着自己的传统。从法国法布尔的科学诗篇《昆虫记》到俄罗斯比安基的大自然百科全书《森林报》,从法国古典动物童话《列那狐的故事》到加拿大博物家西顿的现代动物小说《动物英雄》,从印第安人作家灰枭记录原始森林动物变迁的故事《消逝的游猎部落》到西欧作家“重返大自然”题材的小说,从英国作家笛福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到后起竞相摹仿鲁滨逊故事、向往伊甸园生活的续写之作(如法国阿兰・埃尔维的长篇《鲁滨逊》),从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惊世名作《荒野的呼唤》到英国作家考林・达恩愤怒遣责人类破坏生态迫使动物大逃亡的长篇杰构《动物远征队》等等,就这样,世界儿童文学润物无声地不断地向下一代讲述着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另一类世界――动物世界及其生存、发展与困境,讲述着大自然原生状态的种种美丽可爱之处。
译介有关“人与自然”类的作品,这在20世纪初就得到了中国文坛的重视。20、30年代翻译工作陆续开展起来以后,世界大自然文学尤其是俄苏的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等陆续进入了中国;但大规模的译介尤其是对西方作品的译介,则要进入80年代以后。《昆虫记》、《森林报》等经典名作在80、90年代一版再版,光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昆虫记》至1999年5月就被7次印刷,发行76000多册。译介当代西方作家“人与自然”的新作,更得到中国少儿文坛的重视。例如,光是湖北少儿出版社从国外引进的《走进大自然丛书》就多达47种,其中讲花草的就有《高山花卉》、《田野花卉》、《森林花卉》、《淡水花草》等。
80、9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有一个突出现象,这就是有关描写动物与大自然的作品越来越多,而且已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卓有成绩的作家队伍。如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的云南作家沈石溪,执着于动物小说创作的还有李子玉、蔺瑾、朱新望、金曾豪、梁泊、车培晶、萧显志、崔晓勇、牧铃、方敏等。我们还应特别提出,安徽作家刘先平数十年如一日跋涉在群山莽原之间,他创作的《云海深奇》、《呦呦鹿鸣》、《千鸟谷追踪》、《大熊猫传奇》等“大自然探险小说”,以其强烈的动物关怀精神引起国际儿童文学界的关注,广东作家饶远创作的长篇“绿色童话”《蓝天小卫士》、《马乔乔的童话》,东北满族作家陈玉谦疾呼保护青蛙的长篇小说《蛙鸣》,北京新秀保冬妮的昆虫童话三部曲《屎克郎先生波比拉》等,都给当代少儿文坛留下深刻印象。这些作品以其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母亲的国际性主题,汇入了世界性儿童文学的长河。
应当说,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在有关守护人类共同家园、建设人类绿色文化和绿色文明方面,已经完全融入了世界儿童文学的艺术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