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读者从来就不缺乏阅读捷克文学作品的体验,那些出自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时期的布拉格)、哈谢克乃至昆德拉笔下风格迥异的文字和形形色色的人物滋养了几代中国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心田。然而,由于种种客观因素,除了上述几位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中国读者对于其他捷克作家作品所知甚少。那些个性独具的大师、
前不久,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赫拉巴尔精品集》5本新书(2003年初曾出版2本),使得中国读者有机会比较全面地领略这位捷克文学奇才的文学魅力。无独有偶,今年4月知己图书推出了《伊凡・克里玛作品集》,而克里玛同样是在捷克家喻户晓同时拥有全球声誉的作家。
赫拉巴尔:十年始知“我是谁”
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龙冬初次读到赫拉巴尔的作品是在1993年,那一年《世界文学》第2期刊登了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两个短篇、一段创作谈。他的写作并不像昆德拉那样带有政治意味,作品中思考的问题比较宽泛,文字又风趣幽默,一下子打动了龙冬。
谈到为什么要引进出版《赫拉巴尔精品集》,这套书的策划龙冬告诉记者,他首先是对这位作家其人其文感兴趣,赫拉巴尔的一生丰富而坎坷,极富传奇色彩,49岁才正式出版了第一本书――《底层的珍珠》,多部作品成为捷克文学的经典。今天许多中国作家常常通过写作赢得一个好的生活状态,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成名以后好作品往往就消失了。而赫拉巴尔的生活和创作完全不是这样,他对文学的认识,作品中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他对现实生活、底层人物的直接触及,会对中国作家的人生态度和创作状态有所触动,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此外,对东欧(特别是捷克)文学作品的翻译是比较困难的。中青社决定引进出版《赫拉巴尔精品集》之后,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退休编辑刘星灿,她是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派到捷克的留学生,不仅精通捷克语,对捷克文学也非常了解。刘星灿得知中青社要出版赫拉巴尔的作品,表示愿意和爱人劳白将晚年的精力投入这项工作中。他们直接从捷克语翻译,赫拉巴尔的写作风格天马行空,作品中有许多自创的词汇,甚至有一部作品是没有标点的,所以翻译的难度很大。参与《赫拉巴尔精品集》翻译的几位专家学者杨乐云、刘星灿、劳白、万世荣年事已高,能直接从捷克语翻译赫拉巴尔作品的人选目前国内屈指可数,因此这套书的出版有着更深的填补国内捷克文学翻译空白的意义。
从1993年《世界文学》刊登赫拉巴尔作品到去年中青社推出《赫拉巴尔精品集》的前两本,之间隔了10年,这在今天的出版界几乎是个“异数”。龙冬介绍说:“1993年之后,国内关于赫拉巴尔的文字依旧非常有限,从一个编辑的角度,责任感促使我要尽量促成这套书的出版,中青社具体操作这套书的引进出版事宜已是1997年,然而确定翻译人选和版权购买都遇到了麻烦,直到2000年才把问题全部解决,最终确定了现在出版的这7本书。中青社最初的出版计划是到2005年底或2006年年初出齐,实际上这一计划提前完成了。”
今天的出版界比较浮躁,《赫拉巴尔精品集》的引进出版过程堪称“十年磨一剑”。中青社决定引进出版这套书是源于一种文化积累的使命感,是为了创造一个品牌,丰富中国读者和作家的阅读视野。截至到记者发稿,去年年初出版的这套书的前两本――《过于喧嚣的孤独》和《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已经各发行了13000册(首印8000,加印5000)。刚刚推出的五种首印10000册,在5月的桂林书市上就订了3000套(全7本),这个成绩在这套书没有做任何宣传及赫拉巴尔在国内知名度不高的前提下是很难得的。
据悉,《赫拉巴尔精品集》是世界上首部赫拉巴尔作品中译本,目前这套书的版权已经被台湾大块文化买走并推出了繁体字版,在台湾读者中反响很好。
克里玛:水到渠成的邂逅
如果说《赫拉巴尔精品集》的问世是有意为之,那么《伊凡・克里玛作品集》的出版就颇有几分“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套书的特约编辑石涛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接触到克里玛作品的英译本,当时的美国文化界除了关注昆德拉之外,已开始注意克里玛的作品了。石涛表示,拿到《伊凡・克里玛作品集》的选题很偶然。2003年初,文学评论家白烨拿着这套已经翻译好的书稿找到他,之前白烨就这个选题跟几家出版社有过交流,出版社觉得克里玛在中国读者中的知名度太低,另外这套作品长达七八十万字,市场风险比较大,都不出。
石涛坦言,引进出版《伊凡・克里玛作品集》有一些理想主义色彩:“做出版不能仅仅从盈利的角度来考虑,有时候是需要理想主义的,而这种理想主义往往能帮助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我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克里玛作品在中国的市场前景的,推出这套书对我来说有着强烈的心理满足感。东欧文坛有许多不为我们所知的好作家,像克里玛这样的作家如果再不让中国读者读到,就太遗憾了,我觉得不能再迟了。”石涛认为克里玛是一位中国读者能够接受的作家,读者一旦读到克里玛的作品就会喜欢。另外,捷克文学在中国读者当中始终有一定热度,《赫拉巴尔精品集》的一炮打响就是明证,这套书是慢热型图书,会被中国读者渐渐地接受。
《伊凡・克里玛作品集》今年4月推出后,市场反响很平稳,既不滞销也不热销,首印10000套已经发出去,基本上达到了出版者的预期。石涛觉得,对于这套书的市场推广来说,文本本身的推广难度并不大,因为克里玛的作品很有可读性。他笔下的人物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他笔下的爱情,不那么单纯,又没有那么混乱,比较接近人们真实的生活,相信会令中国读者的阅读有共鸣。
记者了解到,《伊凡・克里玛作品集》也是克里玛作品的全球第一个中文版本,目前台湾出版人已经与这套书的有关译者洽谈转让翻译出版权事宜。如果时机成熟,条件允许,这套书的出版方打算邀请克里玛到中国与广大读者见面。
以赫拉巴尔和克里玛在捷克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中国读者直到今天才与他们的作品谋面不能不说有些晚,可是对于热爱文学的读者来说,能够在炎炎夏日静下心来走入他们的文学世界,似乎永远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