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社会生活史》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书系”中的一部。该书在广泛收集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并适当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明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了许多探索性的考察。
从整部书的内容来看,有很多内容显然是作者的新创,且不乏建设性的探讨。试举几例:如,导论中关于明人观念与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是过去的研究者很少涉及的,但又是国际上社会史研究的一种新趋向。作者显然对明代思想史与社会史均有深入研究,才可能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得以清楚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尤其是作者通过对传统中国“生活”一词含义的历史考察,即从“劳作”向“享受”的转变,说明明代社会生活的历史转向。这并不仅仅是一种空论,而是建立在实证之上的历史分析,显然具有更大的科学性。导论中“新名词与新生活”一节,通过对明代所出现的诸如“苏意”、“苏样”、“苏州样、广州匠”、“杭州风”等新名词的考察,以期说明明代社会的新动向,乃至苏州、杭州、广州等城市在引导明代生活风俗中的特殊地位,无疑也说明作者在内容的安排上独具匠心。导论中关于明代“时尚”一词特殊含义的考察,同样说明作者在明代社会生活内容的把握上,并不流于俗套,而是别出心裁。作者显然熟知明代史实,以明代公安派文人袁宏道所写的《时尚》一篇作为具体解剖的例子,说明明代社会中除了兴起古玩收藏之风之外,还出现了一股收藏“时玩”之风,且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通过如此安排乃至分析,使明代的“时尚”之义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既有大众流行的趋同性意义,又显示出明代社会生活的独特性。书中关于明人宗教生活的内容,尤其是有关民间烧香活动的探讨,过去尚是空白。作者通过对烧香活动的起源、香的种类、朝山进香的活动乃至香社、香会一类的烧香组织的探讨,以期在这方面拾遗补阙,甚至有所突破。书中关于明朝人的语言生活的探讨,应该说也是本书内容较为创新之处。明代商业化的发展,使白话小说的流行几乎出乎人们的想象;而明代社会各阶层的复杂化,尤其是社会流动性所带来的阶层分化,使明朝人的语言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隐语的流行,乃至明代所保存下来的很多行话乃至江湖隐语,更是明代生活趋于丰富的具体例证。但这方面的内容过去一直被史学界所忽略。作者在书中,从白话、方言、清言、隐语诸方面,对明朝人的语言生活作了有益的探索,显然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
实证研究是本书的最大特色,而实证研究的基础无疑就是广泛占有原始资料。明代史料相当丰富,这为作者的写作提供了方便,但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梳理出一条明代社会生活的基本线索,显然并非是一件易事。作者熟谙明代史料,他积二十余年涉猎明代史料之功,加以分类排比,从中选择出可供利用的史料,其中的辛劳不言而喻。从书中所用史料来看,单是原始资料,就达千余种以上,史料涉及实录、官方文书、档案、私家记载、文集、地方志、笔记、日记,甚至不乏小说、戏曲、民歌。所有这些,无不使本书的研究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之上。但作者并不仅仅限于此,而是广泛阅读了前人的论著,包括英文、日文方面的论著,在吸收了诸家之长的前提下,再与自己的研究相印证,然后才使明代社会生活的基本线索更加清晰。尤其是作者所广泛运用的小说、戏曲、民歌方面的史料,使本书更加生动活泼,并真正体现了生活史的特色。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史学论著,作者在书中,尤其是注释中,对很多史料进行了考订,纠正了不少前人错误之处。如从明代教坊中人戴“绿巾”之制,以印证今人“戴绿帽子”之说;对民间烧香起源的考证;对“?火囤”一词的考证。诸如此类,无不都是将历史与现实穿于一线,使全书更具现实性。作为学术著作,作者在重大问题上,大多采用一种详引史料的写作之法,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自己的评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其学术性。但作者的叙述语言却是通俗易懂的,且多引小说、戏曲、民歌,使文字叙述更为生动。换言之,本书既是一本实证的史学论著,又是一本大众化的生活史著作;本书既遵循了传统中国叙述性历史的风格,又适当吸收了分析性历史的世界潮流。
当然,本书缺少对明朝人生活质量的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史,通过对当时社会各阶层人们收入与消费的比例考察,以期对当时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显然是必要的。本书缺少这方面的探讨,无疑是一大缺憾。但瑕不掩玉,本书的上述特点,已经足以使它在社会生活史著作中居于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