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问题看起来是一个问题,在细节上却大相径庭。效率至上而非公平至上的经济学选择是目前难以解决的难题,没有整个社会发展观的大变革,妇女在工作问题上有着先天的劣势。面对家庭暴力,惩戒?还是教育?其实男人和女人都应该学会改变自己。
高科技监控有前科丈夫的“电子踝套”
近日,意大利媒体针对“意大利东北部蒂里亚斯特的一名男子,因禁止其妻子化妆,被意高等法院以‘虐待妇女’罪名判处500欧元罚款”一事做出了“这事发生在意大利最北部地区的大城市确实是不应该的”的评论。意大利南北经济差距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媒体含沙射影的评论似乎在暗示贫穷与否与妇女地位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调查结果也能给这一结论提供不少证据,譬如第三世界国家妇女地位普遍较低,譬如城乡间妇女地位的差异,譬如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家庭暴力的影响,等等。如果这一结论具有合理性,那么,解决性别歧视和家庭暴力的最佳途径就是发展经济,“仓廪实而知礼节”,有钱的家庭自然知书达礼,和和美美。这种发展方式是目前公认的,也正被各国政府所尽力执行,效果似乎也不错,甚至别的社会问题也仿佛就此迎刃而解。
妇女问题看起来是一个问题,在细节上却大相径庭。据《卫报》报道:14名英航退休和现任女职员日前联合起诉英国航空公司搞性别歧视,以至于使她们25年来既丧失了升迁的机会,也丧失了生育之后应得的合理报酬。妇女在工作上遭受歧视,几乎全是因经济发展追求高效率所致。妇女是生育的主体,生和育的漫长时期必然对工作效率造成极大的影响。效率至上而非公平至上的经济学选择是目前难以解决的难题,没有整个社会发展观的大变革,妇女在工作问题上有着先天的劣势。
而据《联合早报》报道:有调查指出,芬兰妇女遭暴力对待的情况在欧洲中最严重,约22%的已婚或同居妇女曾遭伴侣虐待,包括性虐待,9%受访者称过去12个月内曾遭虐打,芬兰的高官称之为国耻。意大利、芬兰和启用“电子踝套”的澳大利亚则可以代表家庭暴力的典型类型。芬兰的研究者指出:过去战争频繁,工业化和妇女解放运动推行晚,以及芬兰人忧心忡忡和沉默寡言的性格,是他们具有暴力倾向的三大因素。此外,失业率高和酗酒文化更是加重了这一倾向。归咎于历史不如在现实中寻找答案,如果抛开经济这一主流观念,男女有别的性格和文化根源也许才是家庭暴力最关键的因素。
夫妻关系是在个人性格基本成型之后建立起来的一种后天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必然的,客观地讲,家庭暴力只不过是一种简单的矛盾的解决方式而已。关起门来家天下。唠叨也好,打老婆也好,只要没有闹到公共场所,只要男人和女人都忍耐了,谁也不会知道。如果引入“家庭权力制衡”这一概念的话,便会发现,男人其实也面临着妻子的“语言暴力”。唠叨是女人的特权,正如打老婆天经地义一样荒谬,又源远流长。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暴力是社会暴力的一个缩影。所谓“打是亲,骂是爱”,可以另类地解释为,女人打不过男人,因此天生是肉体暴力的受害者,而男人骂不过女人,同样天生是语言暴力的受害者。一个家庭需要时刻去消化社会给予个体的压力,打老婆的男人是最没用的男人,而唠叨的女人是最正常的女人,在社会舆论上男性明显是处于劣势的。肉体暴力和语言暴力都具有足够的杀伤力,人们往往只关注外在的伤痕,而忽略了内心的痛楚,这对男人和女人都并不公平。
因此,在今天的背景下,更需要帮助的是具有明显家庭暴力倾向的男性。澳大利亚“妇女反家庭暴力服务中心”主任朗达・坎伯兰在接受记者采访称,反对家庭暴力的重点应该是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她说,“我们并不赞成对有过家庭暴力行为的人戴上任何起监控作用的仪器,对这些人进行教育才是最为有效的方式。”教育意味着塑造性格和改变观念,还意味着让受教育的人远离赌博、酗酒等令人失常的恶习。更重要的是,在面对必然产生的家庭矛盾时,男人女人都应该有合理合法的应对措施。惩戒的短期效果比教育要好,但以暴制暴,其实还是遵循着原始的丛林原则。教育是双向的,面临问题的男人和女人都应该改变自己;而惩戒则是单向的,因为男人想把家庭中发生的一切后果都承担起来,其实恰恰影射着男性的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