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有哪个时代的文学像现在这样让人觉得闹心,也不知道哪个时代的孩子能像今天的孩子一样靠码字一夜成名暴富,更不知道这样的“榜样的力量”会让多少孩子失去平静的学习心态,过早地被名利诱惑而寻觅人生成功的捷径。
为了追求利益,制造商机,以期获得最大的利润,出版社和报刊合谋制造出一批又一批
且以李傻傻为例,这位少年与许多爱好文学的少年一样,在网络上勤奋地写作着,说实话,他并不比其他常跟他一起贴小说的年轻人写得更好,他最初在新浪论坛的小说板块等社区是以一个团队中的一员存在的,显得诚恳、不事张扬,也难以超越其他人。可是,当有一天郭敬明、张悦然等人的作品被搜罗掺水出版到极致,眼看要断货时,南方一家发行量巨大的报纸突然搞了一个与郭敬明、张悦然和网络流行的青春时尚小说对立的“‘80后’实力作家排名”,把李傻傻弄到了郭敬明和韩寒前面,并以此为卖点,鼓吹李傻傻;接着,新浪读书频道把“谁是李傻傻”、“‘80后’第一人李傻傻”和尚未面世的李傻傻作品《红 》的书评连续在首页挂了数月;很快,广州《花城》发表《红 》,与此同时花城出版社推出单行本,首印20万!先有广州大报的“排名”,后有广州的杂志和出版社的出书,如果没人怀疑这是有预谋的联合“打造”,那他真是个“傻傻”了。可叹以纯文学重镇闻名的《花城》,终于也开始“市场经济头脑”了!
广州那家报纸在“排名”时说,李傻傻的写作是与以郭敬明为代表的青春时尚写作相对抗;尽管出版社在媒体上称出版《红 》是基于“青春文学在市场上虽然吃香,但大部分文风都比较单一,读者们需要更新鲜的、完全不一样的青春文字的感觉”。责任编辑认为“《红 》忄票悍的气质会打动更多的年轻读者”。联系在一起,就能看出两个用心,一是借助郭敬明等人的反作用力炒热李傻傻,二是文学是幌子,市场是目的。他们敢首印20万,是做了很多的前期准备工作的,也是受到韩寒、郭敬明作品数百万印数的刺激的结果。有趣的是,就在这篇报道的旁边,刊登了米兰・昆德拉的新作中文首译本广告,广告中有这么一句:“首印10万册的文学大师力作”,昆德拉的首印10万和李傻傻的首印20万,让人觉得哭笑不得又有些悲凉之感。但我觉得《红 》未必能畅销,那本著名作家马原写序并鼓吹的《重金属――“80后”实力派五虎将精品集》的热炒不热卖就不是个好兆头。
当然,我不是跟出版社和媒体有仇,盼着人家倒霉,我是想发出个倡议:别再卖孩子们的“血”了,他们还得成长啊!也别以文学的名义误导更多的孩子了,他们也要成长啊!鲁迅先生早就说过:“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