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管理,更多的是技术而较少的是艺术

2004-08-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在中国谈论管理,其身后总难免有一个“艺术”傍着。随便打开一种铅印的东西,“管理艺术”几个字都会扑面而来。政治家治国要艺术,企业家治企要艺术,校长治校要艺术,不一而足。俨然不管干什么都得是个“艺术家”。这样漫无边际地“艺术”起来,我们的事情到底做得如何呢?我想恐怕是非驴非马的状态更常见吧。与“

艺术”满天飞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另一个中文词也频繁见诸媒体:技术。一个民族既热爱艺术又强调技术,无疑是极其难得的。可如果一不留神把该讲艺术的事体搞成了技术,而把该讲技术的事体搞成了艺术,那结果一定不言自明。

当我读起《管理10论:企业竞争的核心资本》(宁向东著)一书时,更加坚信自己一贯的感觉与管理学家的立场完全一致。在这部35万言的管理学专著里,作者用贯通中西的学识,扎扎实实地分析了现代管理的几个关键命门――讲了“建立产业视野”,“用战略俘获价值”,“激励与控制”,“组织与变革”,“获取成本优势”,也讲了“五力分析”、“三轮模型”和“平衡记分卡”,还讲了好几个让人颇多感悟的案例,但只字未提“艺术”二字。完全凭着这一点,我极为难得地一口气读完了一部平时极少涉猎的管理学专著。我讨厌真病假瞧跳大神的所谓“艺术”。

宁博士告诫中国的企业管理者:管理是技术而基本上不是艺术,中国企业应该进行一场新管理运动!几百年来世界上的那些伟大的企业领袖们,虽然性格各异,偏好各异,但所遵守的原则和采取的方法却是相近的,这才是成就其事业的基石。而这些原则和方法恰是管理学的本质。

尤其让我难忘的是本书“组织与变革”一章讲到的一个类似寓言的故事:“动物王国要开宴会,鸡和猪都表示支持,都愿意贡献一份力量。届时,鸡贡献的是一只鸡蛋,而猪贡献的是一只火腿。”表面上看,它们对宴会的贡献是一样的。但宁博士告诉我们,不,这里有着巨大的差异。因为鸡献出了鸡蛋,对这个宴会来说,这仅仅是“参与”(Involve鄄ment),凑份子而已;而猪用自己身上的肉做出了火腿,这种行为却是“承诺”(commitment),具有很强的献身意味。因为如果宴会失败,鸡还可安然无恙地远走高飞,而猪却终生残疾了。

作者讲这个故事是说组织变革对变革中的人的利害是不一样的,因此态度也不可能一样,进而对一项任务的忠诚度也不会一样。那么对企业家来说,这种情况该怎样“摆平”呢?用艺术还是用技术,用艺术就是指挥着猪,边唱着“你不割肉我不割肉谁来成全宴会谁来保卫家”,从而慷慨割肉,顶多再为它安排若干场巡回演讲;而用技术则是尽可能准确地换算出鸡和猪各自所付出的成本,并在宴会成功后给予它们质和量都有巨大差别的奖励。在这里,艺术和技术哪个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哪个更合情理?哪个方法更能持久?这也是不言自明的。

在本书中,几乎随处可见这些令人们茅塞顿开的分析。因此这样一部极富学术性的著作不仅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任何阅读障碍,反而让人不忍释手。

按照作者的思维路径,现代企业管理首先是一门需要经过多年严格训练才能掌握的技术。在企业本身确实称得上企业的前提下,即管理者恪守“办企业是为股东赚钱”这么一个不够高尚但却天经地义的前提下,它第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具有产业视野。第二要做的是在自己从事的产业内拥有核心业务,拥有核心业务才可能具有核心竞争力。第三是要建立“战略”的统领地位,战略上的失误最易造成企业的崩溃。第四是要重视计划环节,即考察一下把所有经营细节放在一起,是否可以让企业的利润轮、现金轮和回报轮充分地转动起来。第五是在此基础上注重组织的变革:管理者一定要明确,在什么时候对企业进行变革以及变革到什么分寸。第六是业绩的因与果,即对财务业绩进行恰当的分析。第七是激励与控制,也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个部门和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任务或目标。第八是客户分析与识别,作者用实例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下,被企业精心伺候着的大客户恰恰正是让企业赔钱的客户。第九是努力获取成本优势,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办法。最后是海外投资与经营问题,作者认为,“走出去”的核心问题是“让控制力走出去”。

以上这十个问题环环相扣,把握得好就等于是把握住了企业管理的“纲”。作者在分析和讨论这十个问题的时候,理论与实务并举,既体现着深厚的学养又极富工具价值,因此本书有资格代表中国年轻经济学家的学术水平。也正是因此,它得到了管理学界的高度评价。哈佛大学商学院高级副院长沃伦・麦克法兰教授亲自为本书作序,称其“在西方和中国的管理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宁博士身上很有老清华人的特征,功底扎实,学风正派,不喜张扬。与其相处,我总能想起“风骨”二字。他虽没对我说过反对把管理学当做艺术对待的话,但他的著作却凸显出深刻的技术眼光。我极为赞赏这样的眼光,故斗胆地敢把“管理,更多的是技术而较少的是艺术”这句话作为一个观点提出来且将其作为本文的题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