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各种整体性通史以及专门性通史层出不穷,从政治制度史、思想史、经济史等等应有尽有,惟独缺少一部系统的中国政治通史。
现在,由齐涛主编、泰山出版社出版的12卷本的《中国政治通史》终于使这种缺憾得以化解。这套书的出版,开拓了历史研究的新视野,增补了历史研究的空白,从全新的角度对中国
该书增补了当今通史类著作的重大缺憾。自司马迁以来的古代史学家,一直推崇“通史”的价值,随着近代新史学的兴起,导致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专门史的大发展;而政治史的研究则陷入了相对冷落的困境,这恰恰反映了史学研究以及出版界在选题方面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中国政治通史》的出版,使得通史著作的分布与配置趋于合理和完善,使得各类专题性通史具有了共同赖以生存的母体。
此外,书中突出了历史进程中作为个体或群体的人的活动,以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事件中的主要人物为主体内容,把历史还原为人们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以及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鲜活进程。
书中回避了以往部分通史著作的习惯模式。这些模式主要表现为:第一是条块分割,缺乏整体性与统一性,一部通史往往是章节子目层层分割,互相不连贯,实际上成了“名词解释”与“问题解答”的汇编;第二是面面俱到,将通史看作百科全书式的全史,举凡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等应有尽有,难以看到时代特色,也无法体现不同的通史著作的特点;第三是形而上学,将历史当作诠释的手段,生硬地诠释已有的史学理论体系乃至史学理论中的定义、概念,看不到历史的本来,更看不到活生生的汉唐气象与魏晋风度;第四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在通史中看到的多是制度的变迁以及围绕制度变迁的种种历史现象,对作为历史事件主体的历史人物的研究与叙述则相对缺乏;第五是引经据典,大量引用史料,好像不如此便会落下根基不扎实的名声,忘记了从《史记》到《通鉴》并未引用史料的过去;第六是文字枯涩、概念堆砌,沿用学术论文的习惯撰写通史,似乎这是治学严谨的体现。
《中国政治通史》将自身定位于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与文化品位的叙述体通史,各位参与编撰的学者都能站在所在领域的前沿,以当代史家的眼光重新审视以往的中国历史,将读者所关心的中国政治的进程客观地叙述给读者。它所叙述的是作为知识与文化而沉积的历史本身,不是“历史科学”的普及读本。当然,这种叙述是以史学家的眼光与手笔进行的。作者们寓论于史,除画龙点睛、不得不发的议论以外,一般不大段议论,尤其没有泛泛地总结什么历史原因与意义、影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