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同志在为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对外传播丛书”所作的总序中说:“我希望有几本言简意赅、浅显生动的基本读本,能讲明白对外宣传的重要性,讲明白与外国人对话的方式,讲明白外宣要注重效果。”这套丛书中最重要的三本――段连城著《对外传播学初探》和沈苏儒著《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
段连城,云南昆明人,1948年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1949年回国参加工作,从事对外书刊的编辑、采写和翻译工作凡40余年。沈苏儒,浙江嘉兴人,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外文系后即开始从事新闻及外文翻译出版工作,曾任《今日中国》(原《中国建设》)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现任宋庆龄基金会名誉理事、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顾问,是受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表彰的资深翻译家。
可以说,上述二位搞了一辈子对外宣传;沈老已85岁高龄,还在为对外宣传著书立说、建言献策。但是,他们在上述三部著作中,却极力倡导使用“对外传播”的提法。沈老进一步说明:我国“对外宣传”的任务,概括地说,就是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加强各国同我国在经济、技术、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合作,在国际上塑造我国的正确形象,维护我国最高的国家利益。他们不但最早提出了“对外传播”的概念,还率先进行对外传播的理论研究。上述三部著作就是我国“对外传播学”的奠基之作。
《对外传播学初探》,最早是以英文写成的,后又编译成中文,以中英合编本的形式,于1988年出版。当时,我国的外宣实践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但还没有进行系统总结并提升为理性认识,升华为理论。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段连城甚至用《HowHelpForeignersKnowChina》作为那个中英合编本的英文书名。他在自序中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在中外交流的漫长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即人们常说的“对外宣传”)就成了一个急待研究的问题。他总结了我国几十年外宣工作的经验教训,加上自己的丰富实践和理论思考与创新,完成了这本书,集中探讨了包括我国国际形象的历史演变、新中国对外传播工作的发展梗概、在对外开放形势下如何进行对外传播、对外写作和谈话如何做到清晰易懂和生动活泼、如何了解传播对象以加强传播的针对性等我国对外新闻出版、外事接待、旅游及其他对外领域的共性问题,这些正好也是赵启正同志所期望的内容,而且言简意赅,浅显生动。
就在《对外传播学》出版之后仅一年,沈老就完成了《对外报道业务基础》。他认为,对外报道是所有涉外工作者都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一种基本功。对外报道的对象是外国人以及生活在外国的华人、华侨和华裔。由于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差异,对外报道在原则上,尤其是在技术上,同对内报道有所不同。书中讲的就是这样一些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基本技术。自问世以来,本书就作为对外报道的“基本教材”发挥着作用。
《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原名《对外传播学概要》,1999年2月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如果说他的前一本书比较偏重于对具体实践的指导的话,这本书则完全是一部理论性专著,对我们在对外传播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对外传播的基本原则、特殊性、对象和渠道、怎样提高对外传播的效果等,都从整体和理论的高度作了比较系统的概括和阐述。
因为上面三本书的出版,我国对外宣传有了“基本读本”,对外传播有了“学”。我们期待着“长江后浪推前浪”,期待着对外传播的科学研究在我国新一代传播学者和对外传播工作者的努力下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