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中华读书报》上,《英语教育制度遭质疑》一文,读罢觉得还有未尽之憾。现试作几点延伸吧。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根本。长期以来,语言仅仅被当成一种交际工具,这种陋识必须予以澄清。按人们熟知的海德格尔的说法,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也即是,语言是人们生存的依托。物质的财富都会湮灭,唯有语言文
正因语言有这一本质特征,殖民主义、帝国主义者(如今这个词快要被遗忘了)的触须每到一处,原著居民的文化就要遭灭顶之灾了。日本在对台湾的殖民统治期间,就曾废除汉语,强制推行日语化教育,妄图斩断台湾与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联系,借此搭载日本的大和文化。毁灭辉煌的古埃及文化的,不是马其顿、也不是后来波斯帝国的铁蹄,而是马其顿人输入的希腊文。法老贵族们以希腊语为时尚,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就渐渐地成为“天书”了。有鉴于世界诸多古老文化灭亡的教训,除了要增强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的实力外,千万别忘了更要增强民族文化实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更不能有所偏废。历史上,中华民族的强盛时期,都是民族文化的鼎盛期;否则,哪还有唐代鉴真大师的东渡?又何曾有各国遣唐使的纷至沓来呢?
第二,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就要守护好汉语这根。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语言之一;汉字是最发达、最优美的表意文字。中华民族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都是靠汉字记载、传播和流传至今,并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的。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历史上尽管几经朝代更迭、民族内部纷争,却千秋万代,源远流传,这除了有伟大的民族凝聚力、文化凝聚力之外,还有巨大的语言凝聚力的。因此,决不能没有起码的民族文化自豪感、语言自豪感的。试想,外国文化、外国语,能表述得清符号化的卦象,能诞生像《易经》这样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吗?《红楼梦》中人物关系,一看汉字的偏旁、部首就一目了然了。哪种外国语能做到呢?只有汉字,神奇美妙的象形文字才具有如此独特的魅力和功效,才能有代表东方文化神韵的唐诗、宋词,甚至独特的文字诗。当然,这么说,绝非文化的自大、自恋,而是要反对那种轻视本民族的文化、汉语母语教育,而盲目推崇西方文化以至有害地普及、推广外国语(主要是英语)的妄自菲薄、急功近利的做法。
第三,切莫维护了英语的霸权。人们对政治、经济、军事的霸权,也许不陌生。但是,有一种更可怕的语言霸权,却往往被人们忽略轻视,甚至是助长了。
首先让人惊诧的是,英语教育已经被超前地与汉语母语同步进行了。在上海及沿海省市,这已是普遍现象了。非但如此,汉、英“双语”教育,在一些“先富”起来地区的幼儿园就起步了。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出版单位为追逐所谓“原汁原味”的英语,竟然“全盘”引进国外从少儿到成人的英语教材。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国际接轨”吗?粽子、月饼、饺子及其所代表的文化风尚要被汉堡包、三明治、比萨饼取代了!中华文化浩瀚的经、史、子、集都快要请教坟墓的祖先了。叔父、姑父、姨父不分,婶母、姑妈、姨妈混乱的中国人的“洋孩子”要降临了!自然,麦当劳、肯德基就要在中国古老的城乡迅疾遍地开花了!另一方面,那些“哈佛女孩、男孩”过留洋瘾发洋财也就更方便、更省事了!殊不知,欧美的德、法、英各国的公立学校是要到中学才允许开外语课程的。显然目的是要保障少年儿童最初母语的学习教育的。学习外语,没有起码的母语基础是学不好也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更重要的是语言这样思维方式是存在“先结构”的,如果母语不“先入为主”,那就必定被动为辅了。这样一来,本民族的思想文化又何以“着床”呢?没有基本的民族文化的素养,将来又何以能继承、发扬和传播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呢?
还有就是,当今中国只要是有点像模像样的考试汉语可少但决少不了英语。无论是义务教育、成人教育,还是继续教育,英语被纳入了整个中国教育体系。有些甚至成为首选。这样不分地区、类别和需要的全民化的英语教育,世界罕见!外语教学,应当根据个人特点自愿选择,要区分好基础学习与进修提高,外务人员与普通百姓,工作需要与一般了解,科学研究与兴趣爱好,做到有的放矢,务实不虚。就目前中国的发展现状而言,学习外语更多的是为了学习交流、旅游商贸,国际合作,这类人才在13亿人口中所占比例是很有限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教育投入本来就很少、很低,如果每年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无数既不出国、也不常用外语甚至一辈子都难得见到外国人的教育培训中去就太可惜了。中国全面的中学英语教育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各地的出版机构、英语教育、教学服务机构,为了狭隘的局部利益,不惜重金大肆建造学校、培训基地制造了一波又一波英语“疯狂”。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进军国外兴办汉语教育及其产业、传播汉文化呢?
与此相比,美国的大学委员会直到2003年底才做出决定:2006年秋启动汉语和中国文化进阶先修课程和考试 简称中文AP课程 ,将中文列为可供高中生选修的外语课程设置计划清单。不过却要中国政府负担整个计划所需费用的一半。如此的不对等平衡,以致据统计资料显示美国高中生中百分之八十的人不知道毛泽东,百分之二十的人不知道中美之间隔了什么大洋了。美国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幼稚病”也就都不奇怪了。这难道不值得中国人反思吗?
英国人曾经认为,宁可失掉东印度,也不可丢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意味着什么,无疑代表的就是英国的文明、英国的文化。疆土可得,文化难再!中国要学学当今的法国保护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法国保护本国的传媒业、影视业尤其是法语是有口皆碑的。法国著名的大学者雅克・德里达到北大讲学,为了方便更多的听众,他原想用英语演说,但法国驻华使馆坚持他是法国人就该用法语。加拿大是个以英语为官方语的国家,但是这丝毫没有动摇讲法语的安大略省不遗余力地推进法语教育。远的就不多说,亚洲近邻韩国、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印度是如何保护本国文化及语言的,我们难道不值得借鉴一下吗?
语言的问题,可远不是简单的语言问题。失去本民族语言的民族,就是被征服、被废弃了的民族。语言就是我们的肤色、我们的眼睛,甚至是我们的球籍!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千秋大业,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守护我们的汉语,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