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育工作者谈职业教育核心目的

2004-10-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广泛提及,政府主管部门更是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放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予以高度的重视,这应该说是好事,因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确实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就是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要求高等教育结构与类型的多样化,同时面向经

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服务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大量应用型高技术人才也是当前社会的迫切需要。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教育的目的与核心究竟是什么?”,今天大家纷纷扰扰谈论职业教育的情景使我想起前几年人文素质教育被大家广泛关注的情形,许多事情人们往往容易走极端,我担心今天人们关注技术教育的工具性会忽视教育的人文价值,所以想谈谈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对我影响颇深: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辨别力。我国著名学者徐葆耕也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评论:就两个极端而言,孤立的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可能会造就两种畸形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技术奢谈人文的“边缘人”。教育对于人类的价值,不仅仅是知识传播和扩散的活动和机制,它关乎人类作为一个类存在物的生存与未来,所以教育的理念必须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理念紧密联系,而从20世纪以来,通过无数的痛苦实践,人们已经日益意识到科学不可能解决人类最终的安身立命问题,必须要有人文精神的导航,才能保证科学的发展不至于反过来反对人类自身。因为科学强调的是人类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所以启动科学的是欲望,是对自然的占有,对物质与权利的无限追求,而摇摆于各种欲望之间的人是毫无幸福和安宁可言的;同时,规定科学活动的方向和目标的是现实,而且是当下的现实,一个为现实所束缚的人是不可能实现超越的,而追求超越现实却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首要标志,因为只有动物才会被动地适应现实。人类追求超越的内在本性决定了人类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是不可能取缔的。我们看到,当人类高举科学技术的大旗一路凯歌的时候,自然界却为我们拉响了一连串危险的警报: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粮食危机、人口危机、能源危机、战争危机……尤其是遍布西方发达社会的精神危机、价值危机和人们普遍的沮丧、焦虑、困惑与理想失落……科学并没有带来人们期待的幸福和满足。许多西方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强调必须要批判和反思科学主义及科学主义导致的工具理性,指出科学主义在技术工具方面的发展,伴随着一个失却人性的过程,“这样,进步就有要取消它应实现的真正目标―――人的思想的危险”。与科学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价值取向不同,人文精神提倡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类在满足现实的物质需要的同时,发掘和坚持人的精神价值、道德价值、美的价值、信仰的价值以及超越的价值,而现代科学技术就因为一度丧失了人文精神的导引,才使人类自身陷入了困境,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个体教养的艺术,它关乎人类整体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职业岗位操作能力,而是从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包括职业技能、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创业能力等等,其中就包括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并不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与职业教育并不是矛盾的,因为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人才培养与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不同,关键不在于手头的功夫和感觉,而在知识和技能的结合上,也就是知识技能型人才,但是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人们却往往把职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看作是相互冲突的,这是因为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对于知识和教育的功能的理解局限于短期的“有用性”上,而这种“有用性”的内涵又是非常狭隘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在人们看重学历文凭的时候,“有用性”就是考试可能考到的、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在人们关注职业教育的时候,“有用性”就是实际的操作技能、知识、经验,再加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规定的考试要点。对于教育和学习采取的这种非常实用主义乃至急功近利态度,忽视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几十年来我们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犯的一个严重错误,今天我们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部分地从教育的失误中找到原因。

今天人们开始重新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一定要避免曾经走过的过于看重职业技能培训、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错误,把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修养,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职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和谐共处,而且可以在教育目的中达到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相得益彰的教育效果。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结果,不仅要靠我们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的积极努力,更要靠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制度的创新与不断的引导,努力为各级学校创造一个相对从容的教育心态和教学环境,从这个角度说,自上而下的引导更为重要,教育管理者必须担负起更多的责任。

(作者为青海省格尔木市教育局局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