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倡议是当天举办的“首都中青年学者学术规范论坛”活动的一个直接成果。参
加论坛的学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教育部社政司等高校、学术研究机构和国家部委。学者们认为,在教育部新近颁行《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范》之际,学界应加强学术规范的建设,以扭转目前学术浮躁的现象,保障我国学术的发展与进步。
金秋十月,北京,吾等来自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学科的学人,秉持职业良知与学术公益之心,汇聚于“首都中青年学者学术规范论坛”,以文会友,各抒己见,自由讨论,就恪守学术规范、保障学术自由、加强学风建设、推进学术创新达成共识。
鉴于学术规范对中国学术繁荣与发展、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深感当前存在的学术失范问题、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坚信经过不懈的集体努力以促进中国学术规范化的可能性,兹谨向学界同人发出如下倡议:
――恪守职业道德,扎实治学,老实做人。摒弃急功近利、沽名钓誉的浮躁心态。反对抄袭剽窃、侵吞他人成果、伪注、篡改等一切学术失范现象和学术不端行为。
――遵守学术道德,尊重知识产权。正确对待学术荣誉,勇于承担学术责任和学术义务,维护学术尊严和学术自由。
――重视学术规范教育,把好人才培养关,规范研究生与学位教育,把学术规范贯穿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过程中,一以贯之,锲而不舍。
――强化学术精品意识,反对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和片面追求数量。呼吁有影响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应率先垂范,把学术精品战略作为科研管理的核心内容,为学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建立健全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律与学科特点的学术评价体系,优化和完善学术评估机制。建议以学术代表作作为学术职称评定的基本依据,以学位论文作为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取消以刊物级别、篇幅大小等为依据的“量化”标准,降低对研究生的论文发表要求。
――完善学术成果发表机制。呼吁有影响的出版社和学术刊物,严格推行同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建议实行国际学术界通行的文章内引和脚注逐句引用方式,彻底取消文后以列举“参考文献”代替注释的空泛引文陋习。
――正确运用学术权力,发扬学术民主,珍惜学术资源。抵制权学交易、钱学交易等学术腐败现象,维护学术殿堂的圣洁。
――加强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反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力开展和发展学科评论,尊重不同的学术观点,求同存异,推进学术文明建设。
――建立健全学术惩处机制,加大对学术失范问题、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现象的综合治理与惩处力度。
――期待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传媒,秉持理性立场,加强对学术界的舆论监督,改进对学术规范的宣传和引导,提高遵守学术规范的自觉意识,共同营造健康进取的学术氛围。
本倡议书由以下学人自愿签署(排名不分先后):
杨玉圣 (学术批评网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人文论坛》执行主编)
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考古学报》主编)
王逸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主编)
贺卫方(北京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外法学》主编)
牛大勇(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教授)
许章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法学》主编)
赵梅(《美国研究》编审)徐思彦(《历史研究》主编、编审)叶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李醒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员、《自然辩证法通讯》主编)
张保生(教育部社政司科研处处长)
郭世佑(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教授)
马小泉(河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教授)
徐挥(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分社社长)
赵虹(《社会科学论坛》杂志社社长兼主编)
仲伟民(《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常务副主编)
刘新成(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余三定(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云梦学刊》主编)
曹南燕(清华大学教授)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庞中英(南开大学教授)谢泳(《黄河》副主编)孙国栋(《律师文摘》主编)
郭小凌(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邢东田(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侯旭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孟彦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任士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林治波(《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
王晓宁(《人民政协报》记者)
井建斌(天津市委党校讲师)
唐远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
2004年10月17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