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络时代,科学出版向何处去

2004-10-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在一封写于1676年的信中,艾萨克・牛顿写下了这段著名的话:“如果我能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尽管有人质疑牛顿可能是故作谦虚,或是对其收信人出言讥讽(其人身材矮小,又是牛顿

的竞争对手),这段话还是概括出了对科学进步过程的见解―――通过对科学发现快速而开放的出版,其他人便可利用它们,推动人类认知的界限。

几个世纪以来,大学图书馆订阅的印刷期刊,一直是此种出版活动的中心所在。然而,变革之风正在吹过这些安静而积尘的走廊。因为互联网的出现,使成本和距离不再成为壁垒,让更多的人,而不再是少数特权阶层,可以获得这些研究成果。这也使人们去发问,到底是为了什么,那些成果不能对所有人免费开放呢?

围绕着学术研究成果―――特别是科技著作的传播,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极不寻常的产业。它被特称为STM(指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业,有2000余家出版商参与其中。每年,它们总共出版约16000种期刊,120万篇论文。这是个巨大的成功,然而,并非人人都感到满意。学术机构、大学和政府,都对这些出版商的富有和得意感到担忧。

科技期刊:系列杀手?

问题之一便是垄断。当然,出版本身是一种无需太多阻碍便可进入的产业。这并非问题所在。但某些期刊有能力抓到那些最好的,最重要的论文,因为学者们想在声望最高的期刊上发表论文。有些刊物多年来已经获得了极高的名望。这种名望,让学者们只需在恰当的出版物上发表一篇论文,便可赢得任期,升职,或是得到科研资金。

这意味着那些期刊的出版者们可以挑选最好的论文,进一步提高其威望,如此循环往复。他们同时还要求独获所刊论文的版权,从而进一步加强其垄断。所以,如果你想读一篇重要的论文(要不然就只好读一篇相同课题的无关紧要的文章),那么,除了付钱给出版商之外,你不会有别的合法选择。

结果,大学图书馆必须去买那些最主要的刊物,几乎没法子还价,而且往往所费不值。就这样,拥有一本声望很高的期刊,已经变成了摇钱树,很多人认为其中大有问题。

例如,康奈尔大学最近对该校购买期刊的政策进行了一番检查,结果发现,从1986年到2001年,该校在纽约伊萨卡校区图书馆的预算,增幅高达149%。而其所购的期刊种类,仅仅增加了5%。

政府也注意了这一点,因为其资金最终流向了大学图书馆书架上的诸多期刊。今年7月,英国下院科技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从1998年到2003年,英国学术期刊的平均定价增长了58%,而同期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涨幅仅为11%,科学产出的增长也仅有20%。该报告进一步指出了科技出版产业的惊人利润,并强调,世界科技出版业的执牛耳者、荷兰埃尔塞维尔(Elsevi鄄er)出版社的母公司,英国出版商里德・埃尔塞维尔集团的“经营利润率高达34%。”

的确,埃尔塞维尔已经招致了众多批评。例如,康奈尔大学的报告注意到,此前十年,埃尔塞维尔所出期刊定价的年度涨幅,往往超过10%―――有时竟超过20%。

埃尔塞维尔科技出版部门的CEO阿瑞・永戈扬(ArieJongejan)则为该公司的获利辩护说,在完税和折旧之后,该公司去年的赢利仅余17%,不像有些人声称的那么高。然而这仍然是厚利。他辩称,如此高的利润,是因为该公司的期刊每年都在发表更多的论文,另一个原因则是,高利润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养得起那些期刊。

全面免费?

但是,埃尔塞维尔及其他巨头的优势正在动摇。英国下院科技委员会并未止于对期刊不断上涨的价格徒然悲叹。它已建议英国政府,要求本国大学应确保所有论文均可在网上免费取阅,政府提供科研资金,亦应包括这样的前提条件,即其成果可以免费使用。

美国的政治家们也动了肝火。2004年8月初,众议院拨款委员会通过了一个法案,支持针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出版物的“开放阅览”(openaccess)。该委员会还表达了对公众难以获得研究成果的现象,以及期刊涨价问题的关注。它指出,这些现象“与资助这些研究的美国纳税人的根本利益相背”。

如果参议院批准该法案,那么,它将成为法律,NIH将被迫把其受政府资助的研究成果,无论它在何种期刊发表,都得在六个月内,归入一个名为PubMedCentral的政府档案网站。此法案一旦通过,将具重大意义,因为NIH投资的项目每年要发表总计5万篇论文。

欧洲大陆也已准备采取类似行动。2003年10月,德国、法国和瑞士最主要的科研协会,签署了一份呼吁免费使用科研成果的文件,它又被称为《柏林宣言》(BerlinDeclaration)。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协会(MaxPlanckSociety)是此宣言的签署者之一,现在,它正在与其职员变更劳动合同,以要求他们将其作品的版权还予社会。它还同时指定了出版商。尽管该协会的研究人员仍可在期刊上发表论文,但其作品还是必须要归入某个档案网站。

作为对《柏林宣言》的回应,欧盟委员会已开始对科技出版市场展开调研,着眼于其价格、已发表论文的使用情况,以及版权问题。因为,有41%的科技论文是在欧洲首发的(还有31%在美国),所以,该调研结果将对出版业产生重大影响。

还有一种办法引起了政治家和大学图书馆的注意,即作者为自己在期刊上发表论文而付费。许多网上期刊正在尝试此路,并以电子出版物来降低成本,其目的是让读者可以免费使用。

设在英国的“BioMed中心”便是此类出版商之一。该公司创办于1999年,目前仍在运营。但是该公司的助理发行人黛博拉・考克瑞尔(DeborahCockerill)说,因为发展速度很快―――它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都会翻上一番,该公司可能很快将实现赢利。在美国,一个名叫“科学公共图书馆”(PublicLibraryofScience)的非赢利机构,也在采用相似的商业模式。

另一种办法,是推广美国众议院对该国医学研究所提的建议,即允许传统的期刊享有一段有限的专有出版期―――据称为六个月―――此后,他们便必须让所有以纳税人资金支持的项目内容免费上网。

可以理解,传统的出版商对这些设想不会太高兴,尽管其中有些出版商正在为未来的“六个月后免费”的模式未雨绸缪。作为商业社团的美国出版商协会负责专业与学术出版的副总裁芭芭拉・梅雷迪斯(BarbaraMeredith)曾表示,对研究成果开放阅读的需求,可能会破坏出版产业的生命链。她保证将全力游说,以避免此事成为现实。

目前,全部的开放阅读文献加在一起,数量仍然非常有限―――按照“科学公共图书馆”的统计,此类文献只占论文发表数的不足百分之一。但是,如果政府坚持其资助的研究成果必须以开放阅读的方式发表,那么形势将完全改观。届时,暴利时代将时日无多。声望仍然会起作用―――开放阅读的期刊之间,无疑也将很快公平地建立起大小尊卑的秩序。但是,对于那些用金钱衡量的威望来说,也许末日就要到了。

本文原载2004年8月5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