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曲径,枯树,微花,扁舟,冷月……《曲院风荷》(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十个意象,或者说十种境界,与其说是美学的境界,不如说是人生的境界。她的本质是禅意,禅意本质上与世无争。与世无争倒不是说她看破了红尘,而是她看到了红尘中的灵光,我且把她叫做镜与灯。镜反映这个世界,灯观照这个世界,主观和客观的世
三月份景德镇的瓷艺家到合肥街头广场摆摊卖瓷器,半个月内问津者寥寥。我去了三次,抱回三件寂寞的瓷瓶。当时正在读这本书的打印手稿,买花瓶时想起书中写的一个意象:静瓷。青花瓷之美就在于她的静,不可能要求她像手机一样热闹。我把青花瓷的寂寞带回家里,放在书架上,于是就有了对她感悟的机会。这些都是一种生命的观照。中国美学的意象其实可以信手拈来,比如说“破灯”,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意象,从“破灯”我们可以联想到乡村夜晚,荒山古寺,佛门僧尼等等,妙就妙在这个“破”字,一个“破”字,道尽了禅意,你不能指望一根日光灯会有什么禅意。人活在现代社会,谁不累 人的生命怎一个“破”字了得,你首先理解了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破”的,那你的生命就有了“光”,这“光”就是悟,这悟就是“灯”,这样联想下去,破灯就成了慧灯,灯所散发的光芒都是智慧,这智慧就是通感,你对人生有了这种感悟,就可以提着这盏“破灯”,走在人生的美学通道上了。其实何止书中提到的十个意象是美的 再举一个意象,比如说我天天上班经过的路上,有家名叫“卓玛”的藏饰店,有一天我被店里的藏刀所吸引,至今已买了五把不同式样的藏刀。藏刀和瑞士军刀不一样,它是手工打制的,可以说是艺术品。中学时读英国作家毛姆的著名小说《刀锋》,扉页上的一句话至今不忘,大意是 一把刀的刀锋很难越过。这“刀锋”说的其实是人生的某种境界。如果你有了人生的某些体验,你就可以从一把精制的藏刀上读出点什么来,至少可以读出民间工艺大师对美的感悟。刀所表达的是一种无言之美,这和书中例举的一幅画或一首词的道理是一样的。日本人很崇敬菊花和刀,“刀”这个意象之所以有美学上的意义,是因为刀是和生死相联系的,日本的唯美主义作家三岛由纪夫就是用刀自杀的。
对中国美学作局外观的话,民俗中的一种境界,似乎更大彻大悟,也可称得上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什么是“俗”?我们先设定,我们大家在现代社会都拥有一个简单的事实:“活着”。然后我们为了生存用各种活动去充实“活着”这个空荡荡的大口袋。现实的人生,与我们所期望的美学人生有很大的距离,书中所阐释的美学意境,在普通如破灯一样的人的一生中,只不过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但老子说得好:“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平常是俗,平常心也是道,知常曰明,只恐人不知,“春有百花秋有花,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从这个意义上说,知常和俗,又何尝不美 甚至,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有时又何尝不是一种美。
这本书能畅销,当然是一件好事。我想,即使这本书就像青花瓷或藏刀一样,安静地躺在书店的某个角落,但迟早总会有一种目光,与她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