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图书银行”值得期待

2004-11-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据报道,杭州江干区五福路,昨天刚开了家“图书银行”,面积不大,8平方米左右,柜子里的图书杂志不是很多,摆放得相当整齐。右边墙上挂着块木板,写着《图书银行办理规则》:一、客户把书存入本行,可以像存钱那样领取到利息(适用于家庭图书闲置比较多、收藏比较难的情况)。二、本行按书评估作价,按银行的存款

利率支付现金利息等。

“图书银行”的意义在于:

第一,倡导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社会氛围。统计显示,中国国民一年的阅读书量是0.7本,而韩国是7本,日本是40本;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联合国在世界500强企业家的读书调查中,日本企业家一年读50本,而中国企业家读0.5本。可见,中国的读书氛围不是太浓。“图书银行”虽然可以得到相应的利息,我想人们看重的不是利息,而是以书会友,互通有无,培养自己的爱书习惯和亲近书籍的雅兴。书籍就是无形资产,“知本家”一族的兴起以及知识经济的初现端倪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图书银行”小而言之能够促进个人习惯的培养,大而言之还能促进学习型社会发展,倡导社会新风尚。

第二,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培养新的读书方式。这些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书价也在不断攀升,动辄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超出了经济增幅,人们买书兴致有所下降,“买书族”比例直线下降。对此,这家“书籍银行”将闲散书籍组织、集中起来,让大家积极参与,让参与者得到更多的精神回报,既省去了卖书的“经济赤字”,又能得到更多的读书机会,可谓是“一箭双雕”!

第三,营造一份精神小屋。当下,国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读书时间便被压缩了,在生存和工作压力下,现代人读书时间越来越少,深圳人每天用1小时或更多时间读书的人占74.85%,每天读书不到30分钟或根本不读书的占31.42%。娱乐方式多元化,令阅读不再是获得信息的唯一方式。快餐文化、电视文化、网络文化、电子游戏文化,夺去了

年轻人课外阅读时间,浅薄的流行文化导致人们的文化素质降低,心态浮躁,在这样的商风浩荡中,“书籍银行”恰恰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休闲的读书机会,有利于培养兴趣,增加读书时间。河南省开封市职业教育教研室耿银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