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与其所著《美国华裔史录》
本文部分文字可能引致阅读时的不快,忠告留意。
本报记
者康慨报道 华裔女作家张纯如(Iris Shun Ru Chang)11月9日暴死于公路私车之内,据信死因为自杀。张是美国最为知名的华裔非小说类女作家之一,因而其死讯不仅令当地华裔社会大感悲痛,亦震惊了全美各界。
《纽约时报》12日刊出讣闻,全文如下:
新闻记者张纯如于11月9日在加州洛斯加托斯附近自杀,其畅销书《南京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记述了占领南京的日本军队所犯下的暴行,打破了国际社会对这一主题长达60年的沉默。她定居于圣何塞,终年36岁。
张女士的出版代理人苏珊・拉宾纳公布了这一死讯。
在洛斯加托斯以南一条荒僻的公路旁,张女士被人发现死在其轿车内,当地警方对《旧金山记事报》说,其死因源于枪伤,显属自杀。她的丈夫布雷特・道格拉斯11月11日在电话采访中说,她曾在家中留下了便条,写明意欲自杀,便条写得非常仔细,曾经过修改并重写。
《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由基本书局(Basic Books)出版于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该书记录了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南京的史实,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先声。
《纽约时报书评》曾刊出奥威尔・谢尔(Orville Schell)为《南京大屠杀》所写的评论,称该书为一部“重要新作”,并称张女士“用可以理解的义愤,叙述了这场令人毛骨悚然的大屠杀”。
张女士本人对这一主题深为留意。她的祖父母曾于南京被占领前逃离该城,最后迁居美国。她在中西部长大,曾听家人讲述大屠杀的往事,但她成年后,却无法找到有关的出版物。在中国和日本,甚至在西方,这一主题已几乎被历史遗忘。“伤口虽已结痂,却从未真正愈合,”谢尔在电话采访中说。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研究所的所长,长期关注中国问题。“她重揭了历史的疮疤,虽然当时中日双方已宣布开始新的合作,但显然仍有许多未竟之事。”
张女士熟通普通话(编注:据美国中文报章所载,张并不会讲中文),曾到访中国,搜寻档案,访问上了年纪的幸存者。所闻所见迫使她写出如下难言之实:
“很多士兵不仅强暴妇女,还将她们剖腹割乳,活活把她们钉在墙上,”张女士写道。“父亲被逼强奸女儿,儿子被逼强奸母亲,且令其他家人从旁观看。活埋,阉割,肢解和灼烤活人不仅变得司空见惯,而且还有更多恶魔般的酷刑,诸如以铁钩穿舌,悬吊活人,或是将人活埋,土至腰腹,看着他们被德国狼犬撕碎。此等邪恶之举,即便纳粹来到城中,也要为之胆寒。”
拉宾纳说,《南京大屠杀》长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十周,销量近50万册。
该书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它激怒了日本的保守派。(日文版的出版计划在1999年夭折。)在其他地区,该书催生了要求日本政府赔偿,或至少做出正式道歉的呼声。但直到临死,张女士都感到这些目标未能达成。
“各种各样的零碎言行都有,”谢尔说。“但是没有一个人像威利・勃兰特那样:在华沙犹太人区下跪,请求宽恕。”
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生于新泽西的普林斯顿,在伊利诺伊的香巴尼 乌巴纳长大,父亲是物理学家,母亲是微生物学家,均在伊利诺伊大学任教。1989年,张女士获得了伊利诺伊大学新闻学学士学位。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做过时间不长的记者之后,她又于1991年获得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专业的硕士学位。
她刚刚27岁那年,便出版了处女作《蚕丝》(Thread of the Silkworm,基本书局,1995)。该书讲述了中国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钱在麦卡锡主义猖獗时期被美国驱逐,他返回中国,创建了中国的洲际导弹项目。张女士还写有《美国华裔史录》 The Chinese in America A Narrative History ,去年由维京书局出版。
离世之时,她正在为一本关于二战前巴丹半岛美国坦克部队的书做调研,该部队的士兵后来被日军俘虏和监禁。拉宾纳女士说,就在数月前的调研期间,张女士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被迫就医。
除丈夫之外,张女士的身后家人还有其双亲:张绍金(音)和张莹莹(音),以及兄弟迈克尔,他们均住在圣何塞;她还遗有一子,名克里斯托弗。
1998年,在接受新加坡《海峡时报》的采访时,张女士这样表述她写作《南京大屠杀》的动机:
“我写此书,是因为出离于愤怒,”她说,“我并不关心能否从中获得分毫之利。让世界知道南京在1937年所发生的一切,对我来说至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