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国国民年人均图书消费在2003年持续增长,但在识字者中,只有51.7%的被调查者每月至少读1本书,这一体现国民阅读概貌的读书率比1999年下降了8.7%,其中城市居民阅读率为69.6%,同比下降7.8%;农村居民阅读率为45.3%,同比下降9.6%。只有5%左右的国民拥有“读书习惯”(12月5日《光明日报》)。
和那些
就在同一天笔者看到了另一条新闻:记者从北京东城区看守所调查得知,未成年在押人员多为文盲,“不会写信,甚至连明信片都不会写”。这些未成年在押人员自小崇尚“暴力与金钱”,有的甚至坦言“给一千万,杀爸妈都愿意”……(12月5日《北京晚报》)。
这两篇同一天见报的新闻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不读书”确实跟道德基本底线的丧失与灵魂的扭曲有着一定的联系。不可否认,这些年来我们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人们心灵领域的滋养。“阅读率持续走低”令人不安,因为它透露出一种疏离书本、拒绝不断吸收文明营养的社会现象。
阅读率何以持续走低?“没时间”是其中一大原因,的确,随着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现代人已经很少有“采菊东篱下”的时间了。除了忙,还有网络的迅速成长……但除了这些“个人原因”外,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缺乏对“读书教育”有意识地系统培养,更缺乏培植国民读书所做的物质及政策上的投入。看看我们现在的书价,动不动就几十块、上百块,几乎跟药价一样“虚高”了;再看看我们的图书馆,只有城里有,而且那些小城市的图书馆又有哪个不是“惨淡经营”?这种事情发生在一向有“惟有读书高”传统的中国,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
我们生活的国度,是文明古国。它有着足以让它的子民世世代代骄傲不已的人文财富。这种传统不能丢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中。正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观念和知识极快更新的时代,我们才更需要不断补充营养。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应该真正改变“一手硬,一手软”的状态,很多时候国民的读书需要政府提供“方便”和条件。只有个人主动性与外界“硬件”的同时激活、改善才能改变“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