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读书有所谓“三馀”之说,其典故出自《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云:“人有从学者,(董)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馀。’或问‘三馀’之意。遇言:‘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时之馀。’”“三馀”之中
古人为什么喜欢利用冬天来读书?我没有仔细研究过,但是粗略地推敲起来,大概不外乎两个原因吧:
一是冬天读书的时间更为集中,更为充裕。客观地说,全年三百六十多天中,虽然夜间或阴雨天也可以用来读书,但是一年四季,除了冬季而外,古人可能都在为生计而奔忙,特别是贫苦人家,更不可能弃生计于不顾,利用冬天之外的时间去专门读书。比如东方朔是个孤儿,家境必然贫寒,他便只能利用冬日休闲之时去学习用功。所以颜师古在《汉书》“三冬文史足用”后面加注释说:“贫子冬日乃得学书,言文史之事足可用也。”如此看来,利用“三馀”、特别是“岁之馀”的冬天读书,是每一个读书人必须抓紧抓好的。二是冬天读书的环境更为舒适、气氛更为合适。有人说,读书如饮茶,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到了岁末,只要条件允许,你尽管可以做到风声雨声不入耳,心中惟知读书高;国事家事一边弃,天下只关读书事。自己捧上书,就如老僧入定,又好似羲皇上人,这又是什么境界?这种感觉,只有冬天才能找到;这种心境,只有冬天才能营造。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静心读书,不受干扰,坚持三冬,我倒相信真的可以文史足用。
岁馀正是读书时。愿天下真正的读书人,好好借鉴古人经验,抓住冬季的大好时机,排除一年的烦恼与杂念,丢掉一切不切实际的包袱和希冀,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