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肯的《沉默之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奇特的书,读完这本书,我陷入了“宁肯式的沉默”,当从沉默中走出来,我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果说这不是一本完美的书,它绝对是一本奇特的书
而且说这部小说是“一个”故事也不准确,它实际上是由几个故事组成的。它们分别是:李慢与图书馆老人的故事,李慢与女人唐漓的故事,李慢在精神病医院里的故事,李慢在中国眼镜报社的故事。这4个故事之间并无必然的关联,它们是李慢在其中保持沉默的4个不同的情境,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关于同一主人公李慢的4个中篇故事,或者像是童话故事里主人公所面对的4种不同的处境也说不定。(是的,的确有点童话的意味,童话主人公也像李慢一样以不变的姿态穿越相似或相同的情境)。不过,李慢并非像童话主人公一样是通过自身意志走入这些情境中的,他是像蒲公英一样被世界的风吹来吹去,来到了这些不同的地方,看到了不同的景象。而事实证明,李慢不论经历了什么,他看到的都是大致相似的景象,因而他最终也没有能够与世界苟合。这样就结构来看,《沉默之门》不是浑然一体的长篇小说典型结构,它是一种破碎的构成,一种废墟式的统一,一种散发出死亡气息的生活样式。这种结构是为了表达现代人类的悲痛:辗转,漂移,在多个中心之间摸索,真相却是,东方神秘主体既已消亡,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也已迷失,所有的门都成了沉默之门?
我说到悲痛、死亡和废墟,这的确是我读这部小说时的突出印象,但我不想据此认定,这就是这部小说的主题或者意义。优秀的艺术作品是难以概括和拒绝诠释的,它的结构,语言,人物,场景,细节以及思想(我们延续看待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观念,假定存在一个统摄全书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思想),总之是它的所有一切构成因素,相互纠缠在一起,就像雕塑与石头,音乐与演奏一样难以分离,它所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情境和一种气息。《沉默之门》里散发出的是一种死亡的气息,以及对于死亡的悲痛之感,那是一种极其生动的死亡,而那种悲痛实际也已不是悲痛本身,而是悲痛这一概念的影像表达。里面的所有人物,不论是主人公李慢,还是李慢曾经遭遇的那些人,他们都具有一种透明的影子一般的特征,而这正是死者在生者心目中的形象。
图书馆老人在灰尘弥漫的图书馆里整理图书然后死去,女人唐漓突然带来了美好的爱情然后突然消失,精神病医院里的病人和医生享有一种与世隔绝毫不隐晦的自在自足,而中国眼镜报社像又一个精神病院一样,人在其中显现为一些单纯而又活跃的影像,主人公李慢则用一种透明的眼神看见了上述一切场景和人,他用一种空虚的心境把他们置入其中。是的,李慢的心灵空虚无比,尽管他心中有诗歌,但诗歌只是使心灵更加空虚,因为只有空虚的心才能装进去世界,才能看得见世界的真相:
唯一活动的是……一双眼睛
这双眼睛经过诗歌的洗礼,具有了婴儿般的纯净(我们相信婴儿是最纯洁的人类),具有自然般的透明(我们相信猫头鹰能看见一切),具有神性的圣洁(神是不懂得人间世故的),在这样的目光注视之下,人间成为一出哑剧,活人的追求成了死者夸张的动作(死者的任何动作都是夸张的)。因为圣者眼中无罪恶,诗歌的语言容不下污垢,“沉默之门”里不允许发出任何声响,所以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美”的情境之中,所有的人物都像死者一般安详,这一切的事物都通过宁肯的叙述,进入了李慢的“沉默之门”,他们在那里达到了一种沉默而美的统一。唐漓与李慢的爱情悲剧发生在湖光山色之中,杜眉医生与李慢的关系建立在世外桃园一样的精神病院里,李慢被迫去郊区采访并在那里挨了一顿揍的地方,也有一个“辽阔的水面”和“这么好的山水”,李慢在公共汽车上结识的风骚女人也一样是一个可以引起爱情的“美丽的女人”。长篇小说与其说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不如说是创造世界的方式。《沉默之门》所描述的是一个我们似曾相识的世界,这个世界与我们实在的世界只有象征性的微弱的关联,它实际上是一个诗的世界。就连中国眼镜报社这个肮脏的地方,也被诗性的语言所驯服,成为映照在李慢纯洁的心镜里的一个人间远景。
为什么我们的世界在李慢眼中成为了诗性的和美好的,而这种诗性和美好却同时又是令我们悲痛和尴尬的呢?这是因为李慢是一个童话诗人,童话诗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永远是一种简洁而美的方式,他们将世界简化,把语言诗化,把世间各色人物类型化,而我们自己却知道我们只是李慢眼中的我们,于是,在漫长的阅读中,我们心底的罪疚弥漫到如同李慢眼中的世界一样的广大。而当童话诗人经历并叙述真实世界时,一个寓言就诞生了。我们都只是生活在寓言里的人物,虽然僵化,可怜而又可笑,但却由此得到了永生。这就是寓言的意义所在。
宁肯试图诗性地讲述世界。宁肯曾经是一个诗人,他现在仍然是。他属于海子式的诗人,他们企图把广大的世界锻造成一条诗的飘带,以便轻盈地起舞。而在本质化的世界分崩离析之后,在海子死后,这一诗歌精神的新世纪传人陷入了沉默,而更叫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在对海子具有反讽式的认同中获得了再生,他获得了表达沉默的言辞。这是一种多么惊心动魄的沉默,诗人的再生的同时让我们看到世界沦为了废墟,我们因此而悲痛,是因为我们终于获得了一种悲痛。
最后,我想向尚未阅读此书的读者提个醒。我在前面说了,在我看来《沉默之门》不是一本完美的书。我所看到它的可能的缺陷就是,第一部分,即“李慢与图书馆老人的故事”可能稍显沉闷,而这个故事又是全书的开端,因此,耐心的读者须得穿越一个平淡的入口,才能到达风光旖旎之地。
(《沉默之门》宁肯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定价:18元)
宁肯,男,原名宁民庆,北京人,北京作协签约作家。1982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有散文、小说问世。代表作长篇小说《蒙面之城》,2000年获"全球中文网络最佳小说奖",2001年获"《当代》文学拉力赛"总冠军,2002年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沉默之门》系作者的第二部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