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刘亦婷进入哈佛的真相

2004-12-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引起了轩然大波。作者萧愚在前言中说,“这些年,由于致力于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研究的缘故,我的视野
中自然少不了‘哈佛女孩刘亦婷’这几个字。说实话,这几个字给我最初的印象,是健康、明朗、进取的感觉。我同社会上的许多人一样,欣欣然接受了这个女孩。可若干年后,当我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我对这个女孩的认识也逐渐立体起来。我发现,围绕‘哈佛女孩刘亦婷’这个‘素质教育’的典型,我们的社会有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和盲点。”本文即摘自该书。

由于美国大学漏洞多多,一些在国内连普通大学都考不进去,根本就没有什么“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学生,竟也能够堂而皇之地进入美国名校。

许多留学成功者总结的成功秘诀是,申请者得想尽办法,巧妙利用美国大学的漏洞或称游戏规则,将自己包装成一个具有“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申请者。

既然一些中国学生可以利用美国大学招生制度的漏洞堂而皇之地进入美国名校,那么,我们是不是有理由怀疑,刘亦婷进入哈佛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其家长标榜的什么“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而是抓住了美国大学在中国招生的漏洞呢?

接下来就以美国名校招生所需的软硬条件为线索,看看刘亦婷究竟是靠什么进入哈佛的。

SAT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由ETS主持的“学术水平测验考试”(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简称SAT)被多数大学用做比较不同地区、不同高中、不同评分制度的标准。而且SAT是美国大学所能够得到的、惟一可以比较来自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学生成绩的标准,所以它对录取与否的作用非常之大。

这样一个重要的考试,刘亦婷并没有参加。可以说,这是刘亦婷在申请中的一个很大的劣势。

托福(TOEFL)

托福成绩对于美国大学来说作用不大,旨在消除校方对你语言交流能力的一些疑问。你只要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了。比如刘亦婷的640分就是一个标准。

学校成绩(GPA)

至于GPA,对于高中生申请者来说作用有限。主要原因是各学校成绩判分松紧不同,很难将此作为学生横向比较的依据,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就是明确表示GPA不重要而学习物理的动机和兴趣才最重要。

课外活动

对于美国大学来说,这个项目很重要,能够看出一个学生多方面的素质。美国中学生的课外活动不下四五十种,可分为学术活动、娱乐活动、体育活动和社区活动。可谓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学术性的课外活动包括自然科学、数学、电脑、写作、编辑、辩论等学生社团;娱乐性的有话剧社、合唱团、乐队、舞蹈队、摄影社、桥牌社、未来农民社、少年企业家社等;体育的包括各种运动校队、体操队、啦啦队等等。各种课外活动都有一个辅导老师。

美国各学校把课外活动作为帮助学生增长才干、适应社会人生的重要措施,经常进行考核,认为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竞争心理、责任感、领导能力和人际关系。据专家研究,课外活动表现突出的学生,很可能将来是学术或政治方面的优秀人物。时下美国大学已把学生课外活动的表现作为大学入学评价标准之一。有些名牌大学甚至将考生课外活动表现作为总评分的25%。各大学竞相录取学科成绩优良而课外活动表现突出的学生。

(引自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美国中学生课外活动多种多样》文/陈跃)

那么,刘亦婷参加课外活动情况如何呢?她在日记中写道:

我计算过我们每天在教室里学习的时间有9个多小时,还有时在吃饭的空余时间、课间,甚至寝食里学习。我们每天的时间有一大半泡在书本里。老师们或许要摇头,说我太夸张,其实不然。每个老师都只布置了适量作业,确实每科都不算多,但7门加在一起就能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除了每天的作业外,还有周记、练习册、习题集、小结等。就算哪天布置的作业少,也不敢贪恋玩耍,因为后面还有一大堆常规作业像一条无形的锁链在锁着我们。我曾试过每天抽出半小时打乒乓球,结果感到时间一下不够了,常要做到晚自习结束,根本没时间复习预习。

(引自《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第283页)

一个连打乒乓球的时间都没有的学生,能够指望她在课外活动方面有什么杰出表现吗?

竞赛

按照一些留学专家的观点,竞赛的成绩除了国际竞赛外其他的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用处。中国每年会诞生数十个国际竞赛的奖牌获得者,在这点上,刘亦婷的竞争力明显不够。个人艺术特长

申请人的艺术作品,如视觉艺术、舞蹈、戏剧或音乐作品,可以由大学的教师进行评价,并决定是否在评审录取时对申请人的特长进行特殊考虑。这方面刘亦婷明显欠缺,我相信,她是不会将自己在《苍天在上》这部电视剧中当群众演员的经历当作艺术特长去炫耀的。

个人陈述(PS)

我仔细看过刘亦婷写的PS,比较空洞,思考方法也有比较明显的错误。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会详细讨论这个问题。

推荐信

一些留学咨询专家也认为,能够找到和申请者有关的名人推荐作用极大,甚至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这个环节可以说是刘亦婷最能打动招生委员会的地方。

刘亦婷的推荐人是拉瑞・席慕思。在《哈佛女孩刘亦婷》那本书中,作者以异常仰慕的文字介绍了这位“传奇人物”。

拉瑞早年毕业于美国著名的“常春藤联校”之一的达特茅茨学院法学院。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和勤奋,很快在美国法律界初露头角。1974 1975年期间,他曾任美国最高法院一位大法官的助手。1976 1985年期间,他又担任了美国司法部总检察长助理的要职。1985年之后,拉瑞辞去公职,专心从事律师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不但是一位出色的律师,还是美国全国律师协会中国法委员会主席,同时也是世界第六大律师事务所――“格信”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老板之一。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第322页)

我想,看了拉瑞先生的经历后,任何一个中国申请者都会羡慕刘亦婷的运气。因为以这个人的资历推荐刘亦婷,在其他条件平平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被录取。更何况,拉瑞先生与一些美国名校有着一定的人脉关系,就在他推荐刘亦婷之前,他已经推荐了两个中国学生,这两个学生的申请都获得了成功。

面谈

面谈很重要。起码哈佛大学是这样对外宣称的。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中,作者也不吝笔墨地对面谈的重要性作了大段铺陈。

不少美国大学都在招生指南中反复强调――“建议面谈及访问校园”,“强烈建议面谈”,等等。对有经验的招生人员来说,短短半小时的面谈,有时可能比几十页的材料还能说明问题。

面谈人(Interviewer),是每次面谈时,与申请人直接谈话的人,也是面对活生生的申请人直接下结论的人,他们是招生委员会延伸的耳朵和眼睛,对能否被录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如果你申请留学时得到了面谈的机会,一定要认真对待!

与申请人面谈的一般都是些什么人呢?如果申请人直接访问大学校园,面谈人当然就是该校招生办公室的官员。但是很多情况下,面谈地点并不在大学校园,甚至不在美国本土。如果申请人分布的地点比较集中,美国的大学还有可能派几名老师出来跑一圈,可是如果申请人遍布全球,学校直接派老师来面谈就很难做到了。于是,很多美国大学形成了一个传统――利用本校的毕业生来当面谈人。这些毕业生既熟悉本校的招生要求,又对母校怀着深厚感情,一般都会忠实执行母校的使命,确实是非常恰当的人选。不言而喻,客观公正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之一。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第380页)

不过,就是这么重要的面谈,哈佛大学招生委员会很潦草地进行了。可以说这次对刘亦婷的面谈极大地违反了哈佛大学招生委员会一贯标榜的客观、公正原则。

而让哈佛大学招生委员会始料不及的是,曝光这件事的恰恰是受益者自己――刘亦婷的家人。在《哈佛女孩刘亦婷》那本书中我们可以完整看到事情的经过。

2月初的一天,哈佛招生办突然来了一封电子邮件,很抱歉地通知婷儿说,他们无法在成都找到一个能做面谈的哈佛毕业生,并问婷儿是否可以到上海或北京去面谈,并要求婷儿补充一份能让招生委员会了解她学业水平的论文。

这个邮件让我们又惊又喜,看来,婷儿已经在初步筛选中引起了哈佛招生办的兴趣!

我们马上把这个邮件转发给拉瑞,拉瑞的反应比我们还兴奋。他立即行动起来,拜托他在北京和成都两地认识的美国人,帮助婷儿查找在中国西南地区工作的哈佛毕业生。

我们也到处托亲拜友,希望在较近的城市找到一个哈佛毕业生当面谈人。

就在我们的长途电话快打出点眉目的时候,拉瑞来了一封电子邮件,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我找到了一个哈佛毕业生……”

迫不及待地赶快往下看:哈!这位哈佛毕业生竟然就在成都,是一位在成都工作的美国人,是由拉瑞的好朋友、热心的鲍勃找到的。这真是太巧了,太棒了!

拉瑞找到的这位哈佛毕业生,竟然就在成都!他就是做新闻文化工作的乔(Joe)。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第383页)

面谈人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考官,对他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客观、公正。请读者注意,确定这位面谈人的关键人物并非哈佛招生委员会,而是刘亦婷的推荐人拉瑞。

我们仅从常识上就能推断:由推荐人为自己的推荐对象寻找考官在程序上是不合法的。

接下来我们看到,拉瑞不仅为刘亦婷跑前跑后找到这个考官,还亲自征询这个人的意见,并迅速地把他的情况和通讯地址告诉了哈佛招生办,哈佛招生办也以最快的速度给他寄去了面谈所需要的一切材料。哈佛招生委员会真是给足了拉瑞面子。

看着拉瑞忙前忙后的一幕,我们是不是有理由怀疑:这个哈佛毕业生乔对刘亦婷进行的面试将毫客观性可言。

选校

刘亦婷选择了11所大学,当然,这11所大学里肯定有二流的大学也有一流的大学,因为要拉开档次。按照后来的报道,如果以通知书为准的话,最终有4所大学录取了刘亦婷,也就说,有7所大学拒绝了刘亦婷。

有的读者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刘亦婷能被排名第一的哈佛录取,而被排名靠后的二流甚至三流学校拒绝了呢?

我认为,刘亦婷被哈佛录取,起关键作用的便是她的推荐人拉瑞。刚才提到,在成都面试刘亦婷的那个考官,就是拉瑞与哈佛联系之后确定下来的。所以我们不妨大胆推测,拉瑞在哈佛有比较好的人脉关系。或者说,在哈佛招生委员会那里有着很高的声望。

而那些二三流的美国大学,可能与拉瑞一点都不熟悉。也就是说,拉瑞的推荐在他们那里没有一点作用。而刘亦婷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乏善可陈,根本就让他们提不起兴趣。

前面提到,最终录取刘亦婷的有四所大学,除了哈佛之外,还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和威尔斯利学院。而我们知道,拉瑞在这两所大学也同样有着一定的声望。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刘亦婷的推荐人拉瑞的努力下,刘亦婷在没有艺术特长,没有大赛奖牌,没有SAT成绩,课外活动贫乏,没有骄人经历,其他方面都乏善可陈的情况下被哈佛等大学录取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她走入哈佛的最大原因就是她结识了拉瑞这个推荐人,而这个推荐人又是这样的有能量、如此地热心助人。

也许上面这段文字会给读者这样的提醒:如果你真的按照“刘亦婷培养模式”克隆出了第二个、第三个刘亦婷,你若想把她弄进哈佛大学还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没有更强的对手与你竞争这一两个名额,就像当初的刘亦婷一样。不过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经过《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的启蒙,中学生申请美国本科生名额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

第二,必须得有足够的运气结识拉瑞,或者比拉瑞更有能量的推荐人。

  (摘自《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