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花们》朱家雄 著 大众文艺出
版社2004年 10月出版
谢冕指出:“这部小说为我们的文学展示了新世纪的丰富内涵和宏大气象。”文学评论家陈晓明在与孙郁、张颐武、孔庆东等6人联袂推荐《校花们》时说:“这部小说既有美丽动人的爱情,又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展现,其文采飞扬、亦庄亦谐的叙述让读者既充分地享受了汉语的美,又感到发自内心的愉悦与轻松,值得注意的还有小说的人物群像的塑造、激情的场面描写、文本的结构安排以及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强调,阅读这部有着浓烈青春气息的小说,就像重又置身于大学校园,再次经历那美好、难忘的年轻时代。我感到这部《校花们》是近年来无比活跃的青春文学、成长文学所取得的一个很突出的成果。”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马相武则评价说:“这部长篇小说的独特价值主要是以文采飞扬的文学语言具体深刻地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关系的青春内质和动感地带,在社会价值激烈变动中莘莘学子对于精神家园的追求和守望,并由此深入解读校园爱情的特异和微妙的内涵,特别是对于青年男女爱情心理的幽微之处的细腻把握。”
据我所知,朱家雄虽已毕业多年,但却一直与校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仿佛他并没有走上社会,而是还在大学里穿梭着,忙碌着。他主编的书虽然达到了十多本之多,可大多数却都是有关大学生活的。《校花们》集中地展现了他在文学上的突出才能。针对近年来的校园题材小说,我们不妨作一些比较。一方面,校园题材成为近年来文学创作界追逐的目标,另一方面大浪淘沙,能够留存下来的在我印象中为数极少。较有印象与影响的,我觉得有张者的《桃李》,叶开的《三人行》,而近来正在风行的《校花们》呢,其沉甸甸的分量让我感到惊讶。这三部作品,题材锁定的都是中国高校,《桃李》讲的是法学院一个“老板”老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们的“准打工”生涯与情感生活;《三人行》写的是一个中文系讲师兼青年文学评论家与三个(实际上是两个)研究生的爱与恨、情与欲;以上两部小说都是围绕“老师与学生”、“老板与雇员”、“评论家与小说作者”展开的。《校花们》却是围绕“学生与学生”的爱情来叙述的,写的是一个历史系学生兼学生社团“先秦诸子研究会”会长的胡凸与几位艺术特长生女孩的“蔚蓝色”爱情。从小说的技术层面上来看,张者的《桃李》在开篇与中部,人物的丰满与故事的联系是十分紧凑和合理的,而尾部的牵强、零碎、拖沓影响了这部优秀小说的圆满。在这一点上,叶开的《三人行》与朱家雄的《校花们》显然十分圆熟,在故事的驾驭上他们显得非常从容而胸有成竹,自始至终,起伏转折、轻重缓急均错落有致,犹如古代文论家所论,“虎头猪肚豹尾”也。整体上来看,《校花们》各个部分十分匀称、紧凑,并且是越到后来越精彩,前半部很好,后半部更好―――真是难得。
从小说表达的意念与导向上看,《桃李》、《三人行》立足现实主义而直指当今社会,它们曝光了高校的学术腐败,揭开了学院神秘的面纱(敬文东的中篇小说《韦小宝自述》用近乎荒诞的冷幽默手法也对此作了相同的努力),这使我又想起钱锺书先生的《围城》。而《校花们》则描述了中国高校的主流文化。《校花们》书写了中国大学生们的“幸福生活”,既有超古典的浪漫主义倾向,更有犀利、扎实、饱满、大气的现实主义追求。
另外一点就是《校花们》的文化底蕴也值得我们注意,这部小说的书名是吆喝的、很大众的,但阅读过程中我们却绝不是这种感觉;作者选取有象征意义的唐诗宋词中的优美名句作为每一章节的标题,但并不生硬,而是与内容非常的契合;小说文本中多有诸子著作中的原句出现,不是叙述者的引经据典,而是跳跃在小说主人公和其他人物合乎身份和情境的言说中,自然、熨贴、恰切。
《校花们》还让我想到了曹文轩先生,在他的《草房子》、《红瓦》、《甜橙树》以及《山羊不吃天堂草》等作品中,表达了一种东方的唯美、唯真、唯善的文化情愫。曹文轩先生是朱家雄的师辈级人物,不知道朱家雄的《校花们》是不是受了曹老师唯美主义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