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已经结束、刚刚开始和正在发生

2004-12-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倏忽又是一年。

人类变得越来越加功利,先前几十上百年才会想到去修史,现而今每到年关都要挤着去弄一些总结和评比,以为梳理过往之事,总可以找出关乎未来的蛛丝马迹―――你看,纪念可不是总结的惟一目的,更好地前行亦是题中之意。因此,站在此时,你我只有两种姿势:向前看,向后看。

循着时间

轨迹,回眸书业2004,下文所述事件无法回避。它们有的看似戛然而止,实则余音绕梁;有的方才显露,却将绵延远长。以形态划分,这些事件可以归为三类:萌芽事件、发展中事件和完整事件。萌芽事件并非简单的新鲜事物,而是一些长期沉积的力量开始处于爆发状态;发展中事件自然是被放置在一个相对长的时空背景中考量的;完整事件是起因、发展、结果三要素完备的孤立个案,因为反响强烈并有可能会对将来形成影响,故此也在我们的视线之内。

惟有拉开距离,方能平心静气,因而结论不可轻易得出,思索则该如影随形。好好回望书业2004,不求恍然顿悟,但求若有所思吧。

12月

【焦点事件】:调查显示阅读率下降【事件闪回】: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大规模“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2004)”结果公布,在识字者中,只有51.7%的被调查者每月至少读本书,这一体现国民阅读概貌的读书率比1999年下降了8.7%,中等城市居民阅读率为69.6%,同比下降7.8%;农村居民阅读率45.3%,同比下降9.6%,只有5%左右的国民拥有“读书习惯”。其中,“高新技术的崛起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影响并逐渐改变了媒体的格局和人们的阅读习惯;生活节奏加快和媒体多元化成为国民阅读率呈下降趋势的重要原因;阅读目的功利实用性走强、知识性减弱,消遣娱乐性凸现”,是此次调查显现出来的重要特点。【述评】:我不认为对于以出版与阅读为主题的文章而言,这是一个尴尬的开头。第一,阅读率只能反映有关阅读的一个方面,准确地说只反映了阅读比例的变化,而其他方面则无法涉及―――比如阅读效率。其次,恐怕多数调查对象并没有把教材等书籍考虑在“读书”范畴之内,而实际上教育普及率(无论范围还是程度)的增长是显而易见的―――仅代表个人看法,不见得有道理。再次,阅读率下降在一个特定时期之内应该是客观必然,沮丧或者惶恐并无实际意义。

即使在出版发达国家,同样的情况也在发生:日本读卖新闻社及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EA)在今年发布的调查结果均显示,两国近年来阅读率也呈下降之势,美国成人阅读人数甚至在从1992年到2002年10年间减少了1700万人。

中国的这次调查是继1999年、2001年两次之后,我国进行的第三次国民阅读调查,结论也是综合对比5年3次调查的整体情况而得出的。应该说,读书率的下降是显著的,但是另外一组数据也不该忽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的总体比例虽然还不算很高,但增长速度惊人:1998年有上网阅读习惯的人数比例仅为3.7%,而2003年有上网阅读习惯的人数比例已达18.3%,年平均增长率78.9%”、“人们通过互联网了解时事新闻的比例提高了4.6%”。你看,阅读率下降并不能说明国民对信息及知识的渴求绝对下降。

这是一个“发展中事件”,毫无疑问,阅读率下降既不自今年始,也不会在今年终,看待它应该有一个更为理性的心态。应当看到,阅读的概念在发生变化,“把持书卷”在很长的时间内,成为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是伴随着新媒介的出现,公众对于信息获取方式的选择变得更加多元化。其次由于社会发展而带来的生活重心变化的要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用于阅读的精力以及取向。当然以上说的都是外部因素,要正视这些数字所隐含的信息,出版界自身也应好好反思。

11月

【焦点事件】:席殊书屋被告欠款【事件闪回】:北京共和联动图书公司状告中国最大的民营连锁书店―――旌旗席殊书屋有限公司,11月4日,北京朝阳区法院受理该诉讼,同时曝出席殊书屋账面资金只有9000元。共和联动称该公司自1998年起就与席殊书屋保持业务往来。起初双方合作很好,但从去年9月开始,席殊书屋开始以资金紧张为由拒付书款。截至今年1月,已经累计拖欠达82047.16元。虽然此后经共和联动公司多次催要,双方签订了还款协议,但直到上法庭之前,席殊书屋仍未支付欠款。【述评】:区区8万块钱,竟会让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近500个城市拥有623家特许加盟店(截至到2003年底的数据)的席殊书屋陷入被动,这里面有怎样的隐情?

依照席殊的说法,席殊书屋的主营业务为:连锁特许加盟、网上书店、发展俱乐部会员。他本人坦言,在加盟费上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利益;好书俱乐部尽管在全国已经拥有60万名收费会员,但这些会员却是各个加盟店自己宣传吸纳的,会员交纳的会费也是各个加盟店自己的收入,席殊书屋并不提成,因此会费也没有成为席殊书屋的重要收入来源;而具体到图书销售,由于物流等问题的限制,加盟商从席殊进货的比例并不高,而且也存在欠款现象,故而形成了加盟商与席殊书屋账款未清、而席殊书屋也欠着上游出版商代销商书款这样的三角债。(据《新京报》)

此次席殊被告,往小里说是席殊管理、经营不善,往大里说是中国民营连锁书业幼稚的一个表现,而再往更大里说,其实反映出整个图书行业的尴尬。拖欠书款已然是出版行业的痼疾,甚至已经成为制约行业良性发展的瓶颈。其形成的原因既与图书“分级代销制”所导致的产销脱节、无序竞争有关,也与分销行业诚信缺失有关。行规所约定的3个月结算通常不得兑现,半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压款时有发生,而强制结算则很不划算且效果未必佳―――既会得罪一批经销商,又可能遇到层层阻挠。

12月14日,北京朝阳法院一审判决,要求席殊书屋在判决生效后10日内给付原告北京共和联动图书有限公司欠款63315.56元,诉讼费用和诉前财产保全费2853元,并承担部分罚息。从表面上看,该案似乎已经有了结果,我们可以把它定义成“完整事件”,其实这是一桩绝对值得警惕的“萌芽事件”,席殊被告使得冰山一角终于显露,而深潜在水面之下的巨大冰体所裹具的可怕的破坏力也许很快就会爆发。

10月

【焦点事件】:国家图书馆借书记【事件闪回】:10月14日,暨南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继武在《南方周末》撰写题为《国家图书馆借书记》的文章,以自己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阅览时遭到的不公平待遇发出言辞激烈的抨击,声称“国家图书馆将国家藏书变成奇货可居的垄断资源,将图书借阅演变成‘租书’‘抵押’,限制或剥夺低收入者、低职位者、低职称者、低学历者、无职业者和外地人的阅览权或外借权,是对公共图书馆理念的践踏和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误导”。此文似一石激浪,在知识分子中产生广泛共鸣。【述评】:周文援引联合国1949年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自由地、不受限制地获取知识、思想、文化和信息是个人行使民主权利和获得平等发展机会的基础”;“公共图书馆是知识之门,应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免费提供服务”;“必须使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能真正享受到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包括向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利用其正常服务和资料的人,如语言上处于少数的人、残疾人或住院病人及在押犯人等提供特殊的服务和资料。”这些宣言世所公认,却被应为我国图书馆表率的国家图书馆置若罔闻,难怪会引发强烈的反响。好在国图在20天后即对外宣布作出调整:外借的中英文图书将面向全国读者开放,并取消、降低部分收费,大幅降低借阅门槛。

这应该是一桩还算圆满的完整事件。

9月

【焦点事件】:《读书时间》停播【事件闪回】:9月9日,历时8年的央视《读书时间》节目终因收视率低而停播。【述评】:这不是一件孤立事件,近年来,已有许多读书类节目关停并转: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书苑漫步》、北京有线电视台的《华夏书苑》、北京电视台的《东方书苑》、上海电视台的《阅读长廊》、湖南电视台的《爱晚书亭》、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开卷有益》、青岛电视台的《一味书屋》……而《读书时间》这个中国读书电视栏目的“老大哥”,其实早自2002年起,就因央视出台的末位淘汰制一直陷于濒临“摘牌”的窘境―――收视率低啊。

电视读书节目的普遍尴尬,说明我们把书本内容挪移到电视媒介的嫁接技术还嫌不足,许多专家非专家也曾纷纷会诊,不但深入剖析这些节目的“病理病因”,总结出具体的“临床表现”,而且开出种种处方,以表达对“拿什么拯救你《读书时间》”的热情。既然《读书时间》停播让很多人遗憾,至少说明读书节目还是有市场的,但是短时期内,似乎不见什么起色,这让人有些无奈。

《读书时间》停播,承前却不能启后,对比10月国图事件的转折,这是一桩让人皱眉头的完整事件。

8月

【焦点事件】:亚马逊收购卓越【事件闪回】:8月19日晚上9点,亚马逊公司Amazon.com(NASDAQ:AMZN)宣布它已签署最终协议收购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卓越有限公司。卓越有限公司通过其中国子公司及关联公司运营卓越网站(www.joyo.com和www.joyo.com.cn)。这次交易价值约为7500万美元,亚马逊获得卓越100%控制权,并由此将逐鹿中国市场的计划提前了两年。【述评】:CNNIC数据显示,中国网民现有8750万,其中58%希望网上购物。而到2006年网民将增到1.7亿,参与购物的网民将从年初600万增到1340万,中国个人电子商务市场将达到80亿元的市场规模。网上书店已经开始在我国的图书经销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戏分。相比于传统的图书经销企业,网上书店自落地始便显现出了无论经营模式还是营销理念方面的灵活性,这是一股新鲜血液,既能使庞大而僵硬的图书业获得活力,又会对部分枝干形成冲击。因为没有历史遗留的沉重负担,同时又不受地域限制可以直接面对最大化的终端消费群,它们的成长速度非常快,并且能及时修正错误的发展路线。而作为新兴的经济形式,它们又很容易通过吸引风险投资以及上市等手段解决资金瓶颈,如果不是赖以支撑的传统物流行业的滞后,网上书店怕是早就一日千里一飞冲天了。

此次收购,站在对面看,是亚马逊实现其全球战略的重要一步,反过来看,也是我们踏入国际竞争大格局的契机,除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需要认真借鉴而外,亚马逊的信用体系应该是国内企业需要格外重视和学习的。

另外该收购案之所以引人关注,也因为这是中国图书出版业改革的一个很集中的表现。2004年是中国书业政策变迁很重要的一年,根据我国加入WTO所作出的承诺,2003年5月1日起,允许外国投资者从事图书、报纸和期刊的零售业务。2004年4月20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北京宣布,授予世纪天鸿“出版物国内总发行权”和“全国性连锁经营权许可”,这是民营企业首次同时获得这两项资格,以此为标志,民营书业开始享受与国有新华书店完全平等的政策空间和竞争平台。2004年12月1日起,外商被允许投资图书、报纸、期刊批发企业,对外资从事书报刊分销服务的企业在地域、数量、股权及企业设立形式方面的限制被取消。

7月

【焦点事件】:“伪书”被揭【事件闪回】:7月21日,本报刊发《弄虚作假!还畅销!谁来管?》,文章指出,出版界中图书封面的虚假包装、内容的胡编乱造现象正在愈演愈烈。假作者、假推荐、假排行、假销量、假授权乃至假内容,让人避无可避,而且居然能屡屡畅销,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本文在出版业界与媒体间引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出版界有人惊呼“潜规则”被揭,而媒体则开始对其口诛笔伐展开全面追击。【述评】:“伪书”真是一种很大胆的“发明”,只不过并不是在今年7月才被“发明”出来的。实际上彼时它已经发育得很是“茁壮”了,茁壮到明知它有假却也无可奈何。然而“伪书”的发育并没有因为媒体的口诛笔伐而停止,到了11月份,当它再度成为关键词之时,我们才惊讶地发现,由于有了“国际组稿”这样的装备加以武装,“伪书”已经彻底摆脱了从“1.0版”向“2.0版”的递进,而完成了自“98”向“XP”的跨越。还是把它定义成“萌芽事件”吧,请想象一下火山口的画面―――就像一大锅咕嘟咕嘟冒泡的粘稠的番茄酱―――“伪书”被揭只是沸腾岩浆表层爆裂的气泡,真正的喷发也许不久就会发生。这个比喻真是恶心,它总让我联想到癞蛤蟆的背。

由于利益驱动的刺激,“伪书”本身就有很强的生命力,在被聚光灯打到的时候它又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就像现在的老鼠,寻常药物只相当于餐前小点而已。真可怕。

本月引发讨论的还有一部叫做《出版大崩溃》的书,本书对上世纪末开始的日本图书业的崩溃作了详实的介绍和评述。日本出版业曾被视为“亚洲出版的旗帜”,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却一直处于低迷之中。《出版大崩溃》书中描述与我国颇多近似,如出书过滥,退货堆积如山等,这些现象可以看作是出版大崩溃的“硬表现”,不由人不警醒。与此同时,我们也许正在遭遇导致出版业崩盘的“软”危机:大面积的职业道德滑坡以及可能引发的整个行业的诚信缺失,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值得担忧的不是“伪书”的出现,而是它的泛滥。

6月

【焦点事件】:“漫画”英雄形象之争【事件闪回】:哈尔滨出版社于2002年5月出版了一套《少儿注音名人故事丛书》,面向5-8岁的儿童,选取了孔子、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刘胡兰、雷锋等10位中外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英雄人物汇集成册,并根据图书内容,绘制了卡通风格的插图。到今年6月为止,共销售27000多套。六一前夕,有媒体指责丛书插图将刘胡兰绘成“金发洋娃娃”,而雷锋也被绘成了一个变成了“眼睛溜圆的金发男孩”,质疑“少儿图书岂能‘漫画’英雄”,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新闻出版总署迅速组织有关专家对丛书进行审读后指出,“漫画”英雄形象要适度。【述评】:近年尤其是今年,从平面书籍到话剧演出再到电视节目,一股“经典改编风”愈刮愈猛,既有将阿庆嫂描写成“潘金莲”而把众所周知的反面人物胡传魁塑造为“抗日英雄”的“新版”《沙家浜》,也有着力表现“低俗性爱故事”(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孙郁言)的《阿Q正传》改编的话剧《圈》,还有“林海情缘”版的《林海雪原》以及走青春偶像剧路线的《红色娘子军》,等等。为此,中国作协召开专门的座谈会,呼吁制止乱改红色经典歪风,国家广电总局也下发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指导,使改编者能够尊重原著的核心精神及读者对原著形成的认知定位和心理期待,不搞低级庸俗,不任意杜撰,不亵渎原著,用理性、健康的心态去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的生产。在这种背景下,“金发刘胡兰”不引发争论才怪。

经典不是不可以改编,关键是怎么改,要改成什么样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经典当然没错,但是仍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也尊重逻辑。革命英雄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燃烧的主要是革命激情而非爱情,所谓“丰富人物性格”、“还原人性”一旦过度只会对人物形象造成伤害,而毫无原则地歪曲事实,改写历史,甚至搞低级下流的东西,简直无聊至极。既是要拍情感剧尽可去找以情感为主题的素材,何苦张冠李戴动“红色经典”的主意呢?蓄意炒作。如果不具备职业素养,最起码还是应该遵守职业道德的,拜托。

5月

【焦点事件】:加强出版道德法建设峰会【事件闪回】:第十四届全国书市于5月12日至2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举行,这是我国首次在少数民族自治区举办全国书市。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在全国书市期间就加强出版道德法建设举行峰会,与会领导和专家呼吁政府管理机构、行业组织、出版单位、新闻媒体共同努力,建设理性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出版工作者应遵守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加强道德自律,恪守职业道德规定,公平竞争,诚信经营,共同做大中国出版业的市场蛋糕。【述评】:如果不是这个峰会的召开,第十四届全国书市应该成为5月份的焦点事件。“加强出版道德建设”不仅成为本届书市的主题,而且也会在一段时期之内,成为整个图书行业的主题。就像我们一直强调的,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一样,道德建设也是出版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与会专家对这一主题阐释得很到位:“一个市场、一个行业的成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形成了一套公认的、有约束力的职业准则。只有大家都遵守市场准则,才能形成良好的竞争秩序;通过合理有序的竞争,才能真正促进行业本身的发展,所有从业者才能长久获得利益。否则,不讲求职业道德,没有一套公认的行业准则,把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在虚假广告、恶意炒作、抄袭剽窃、重复投入等地方,危害的将不只是一两家出版社的利益,而是整个中国出版业的未来。”

4月

【焦点事件】:中国出版集团转制【事件闪回】:4月4日,作为试点,国务院批准中国出版集团转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将以资产为纽带,对所属企业实行资产或股权管理,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此举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出版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述评】:2004年春天,中国出版业如约驶入了改革快车道。4月初,中央已经决定进行出版体制改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保留人民出版社为事业单位以外,其余出版社将全部转制为企业。除了中央的人民出版社、各省都可以保留一家人民出版社或者其他一家政策性的出版社,加强为公共事业的服务,这些出版社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能进行招商引资,也不能进行股份制改革,是纯粹的服务性事业单位。

这场改革将会持续5到7年时间,那时之后,我们将会拥有一批新的市场主体,形成一批依市场规律运作、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新闻出版专业集团,就能够参与世界文化市场的竞争。

3月

【焦点事件】:“保卫三联”【事件闪回】:3月19日,《读书・中国公务员》、《三联财经竞争力・人才与财富》一号两刊的违规操作被披露,伴随着记者不断的深入调查,三联书店的一系列问题暴露出来:买卖书号、出版垃圾教材教辅、偷设假发行部征订收款……这些怪异行为引起了公愤,随之而来的多起上告、公开信事件,最终引发了中国文化界“保卫三联”的行动。【述评】:多年来,三联书店以出版高品位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译著图书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并受到读书界的广泛尊敬。没有人能准确估量出三联书店在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分量,但是这场“保卫战”使它化身为两大界碑隐然凸现了自己的价值,其一是读书人心目中的至高人文品牌碑,其一是不得触动的出版道德底线碑―――你竟然敢打“三联”的主意?!而这后一块界碑不应单单理解为三联自身以及出版领域的问题:出版不正之风已经牵连到三联这样的出版社头上,说明其来势之汹汹其泛滥之迅猛;而三联竟然会被牵连,难道不也反映出优秀文化传播工作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危机吗?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希望三联事件到此为止,成为一个彻底的“完整事件”。

2月

【焦点事件】:《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颁行【事件闪回】:2月24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又是“职业道德”。

如果不是采用倒叙结构,这样的结尾其实本应是个开头。不过,现在开始也不迟。这里不要什么述评,建议出版工作者逐字默念如下准则:

以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己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反对惟利是图、见利忘义。

多出好作品,不出平庸作品,杜绝坏作品。认真把好出版物的质量关,提高内容、编校、印装质量。

遵守党的宣传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出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抵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不买卖书号、刊号和版号。坚持以质取稿,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个人名利。不参与非法出版、印刷、发行及其他违法经营活动。团结协作,诚实守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