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富裕起来的农民读书藏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如果一个农民耗资60万藏书6万册,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被称为“江苏农民藏书第一人”的徐州新航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惠斌,有着40多年的购书、藏书历史。他的七八间房,每间房的四面都放上了书橱,而这一排排书橱里竟然“塞”了里外两层书。据
一个农民如此爱书这是令人称道的,可是我担心他完全成了一个藏书家。当然,农民要当藏书家,只要花的是自己的钱,他就是和钱钟书、季羡林一比高低,别人也无话可说。问题是,仅仅是为了藏书,似乎不宜宣传和提倡。从根本上说,藏书有益处,提倡一下也是可以的,但大可不必在这方面过于疯狂。自古以来,不乏藏书家,但他们大抵都是为了做学问。著名文学家、藏书家郑振铎生前节衣缩食,花尽毕生心血,收藏中文线装书和外文书共达17224部,计94441册。他说:“我不是藏书家。我从来没有想到为藏书而藏书。我之所以收藏一些古书,完全是为了研究方便和应用需要。”我想,单纯以收藏书点缀书房,这“装潢”实在没多大意思。就藏书而论,你再有本事,恐怕也藏不过北京图书馆吧。
任何一个藏书家都会说,我藏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装门面,而实际情况恰恰是一种装潢。请听侯老汉对采访他的记者如是说:“10多位出版社的总编辑都到我的书房参观过。日积月累,我的藏书越来越多,尤其是文史哲方面的书,我买得很全。市里的几所高校的教师听说了,也来参观,看过以后说我的藏书比他们学校图书馆的还全,现在他们还经常到我这里来借阅。我藏书的名气大了以后,区里的领导经常领着韩国、日本的客商来参观,这些客商都惊讶于我的藏书之多......”
呜呼!藏书是为了让人参观,我感到一阵悲哀。这些图书只是躺在书架上供人们来参观,是不是有些可惜?书是用来读的,如果单单是为了收藏,一个农民怎么可以承受如此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