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就笔者所知,没有哪一个华裔作家之死比得上这位风华正茂年仅36岁的张纯如之死让国人如此感动,如此震撼。打开互联网,从报道中看到,说是张纯如自杀事件在美国华人社区引起强烈震撼,各种媒体在她自杀后的第三天亦即11月11日都在醒目位置刊出了她的照片和生平。张纯如走了,但在亚太事务研究中心的主持下,纽约以及全美的华人自发举行了张纯如追悼会;全美有198个书报杂志刊登了张纯如身亡的消息,向这位年轻的华裔女子致以敬意。她的墓碑上则写着这样一串头衔:“挚爱的妻和母亲,作家、历史家,人权斗士”。而在国内,你也会发现,这位女作家自杀的消息刊出后短短几小时,报道后面就有好几百条跟帖,并且是一片赞美、崇敬之声,一个个网络读者对这位华裔女作家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这一点,想必连这位女作家生前也不曾料到。
据知,张纯如已经是第二代华裔,且只会讲汉语而不能阅读汉语更不能用汉语写作。可就是这个说着外国话的华人子孙,勇敢地追随父母和其他海外华人的记忆,为寻求真相而踏遍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写出了让整个西方世界震惊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张纯如在这本书中运用辛辣的笔法、犀利的笔锋,畅快淋漓地揭露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暴行。美国《新闻周刊》对该书的评语是:“对二战中最令人发指的一幕做了果敢的回顾。”
按照现在不少国人的“人生观”,不说什么中国的历史中国的过去了,就是中国的现在,又与自己何干?更有些人似乎从一个早上明白过来,除了自私自利,他可以什么都不讲。我甚至在媒体上看到一篇文章整篇都是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进行辩护。而从对张纯如的报道中我们却看到,张纯如对别人说过,她从小听祖父讲述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血腥史实,但发现美国史书对此重大历史事件缺乏记载。她1996年在斯坦福大学看到南京大屠杀史料展览,这是她首次有系统地看到有关纪录和照片,在震惊之余,决定写书,揭露日本法西斯的残暴,并提醒世人勿忘历史,不要让悲剧重演。这与有些国人的麻木,与有些人的健忘简直就是鲜明的对比。可以说,在对待日本侵略中国,对待日本的南京大屠杀这些历史事件上,一位华裔女作家比许许多多的国人,比我们许许多多的国内作家还要警醒,还要觉悟。想来,真要令我们有些同胞,其中包括笔者自己不能不“掩面”。
血腥的抗日战争,才过去大半个世纪,也还有不少经历过抗日战争,甚至是抗击过日寇的老人在世,然而,就是这样,我们一些国人似乎也像有些日本人一样要“努力”忘掉这血写的历史,甚至麻木到不讲这“家仇国恨”了。这样的国人在读到媒体对这位华裔女作家自杀的报道,在看到互联网上人们对这位女作家的崇敬和赞美时,不知该作何想。
现在,这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之死,不知是否对国内一些作家有些许启发。尤其是我们有几个像张纯如这样的作家作如此的努力?正如网友所说:张纯如是一个出生于美国的华裔,却有如此的爱“国”之心和正义感。相比之下,国人当惭愧,我们的教育当惭愧。张纯如死前留下了一张纸条,要求家人记住她生病前的样子,并说:“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而我们众多的作家呢,是像张纯如那样“认真生活”,还是游戏生活或只知道享受生活?据统计,我们一年出版1100部长篇小说,2200部中篇小说,可我不知道这么多部中、长篇作品中又有多少是像张纯如的作品那样严肃认真。我们从“五十后”“六十后”一直“研究”到“七十后”、“八十后”,我们“研究”出了什么?研究的意义是什么?那么多男女老少的作家放着提升国民思想境界,让作家们自身也能跟着伟大起来的题材不去写;放着我们这么大个国家中更应该表现的不去表现,却要去写一些污七八糟的东西,甚至去歌颂封建专制的皇上,去写“一夜情”,去想着如何取悦我们刚刚生出的一批“中产阶级”。现在,对比这位刚刚逝去的年轻华裔女作家,我们有相当一部分也被称做或自称的作家,应当感到惭愧,甚至应该感到羞耻。
其实,华裔女作家张纯如除了研究历史,被称为年轻有为的历史学家,还写了几本书外,并没有什么特别显赫的功绩。尤其是在她活着时,倘若你去问她,她甚至会跟你说,她做的这些,没有什么值得可夸耀的,这是她应该、也是她力所能及的。她的所作所为,所表现的也不过是出于人的良知,出于人类最朴素的爱憎。然而,在这个繁华喧嚣的时代,在这个普遍享受浮躁的社会,不少人恰恰失去了最原始也最朴素然而也是最根本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