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之旅・印象派大师画传”丛书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如果有一天我能看见莫奈的花园,我想,我
提及印象派的前世今生,首先不得不提及莫奈,正是1874年4月那次法国“另类”画家画展上,莫奈的一幅《印象・日出》招致当时巴黎艺坛占主流地位的古典主义者激烈抨击。由此,“印象派”获得命名,萌发了世界艺术史上的又一次有开拓意义的创新潮流。
参加画展的168幅作品,出自一些被主流艺术轻视的画家笔下,除了莫奈,还有德加、塞尚、雷诺阿、毕沙罗等等,这可是一支敢于蔑视艺坛权威的“反叛之师”。他们作品中色彩强烈的笔触,涂抹出在光线下景物的勃然生机,似乎粗野地挑战古典主义精细、和谐的描摹技法,在题材上也与当时主流艺坛的定位相悖。可是当时没有人认识到这次叛逆者画展的创新意念。那些艺坛的“异端”其实是一个时代的崛起。
画家的传记,下笔时文字无法离开画幅作品。倘若说图文并茂,那么书中文字的身份颇为尴尬。文字如果一味纵笔抒写,字里行间不免走马观花。文字充其量担当一名蹩脚的图画讲解员,机械地报出作品的作者及创作年代。聪明的做法是让文字以美术专家的形象登场。它介绍传主生平,又结合作品,一一讲明作品的艺术魅力;他谈及艺术技法,却不陷入专业词汇的堆砌,又决不忽略画龙点睛之处。《莫奈―――捕捉光与色彩的瞬间》成功地做到了,原因很简单,作者西尔维・帕坦是法国奥赛博物馆馆长,并且一度在法国的网球场博物馆、奥兰治宫博物馆任职。他的文字并不华丽,却脉络清晰。语句游走在莫奈多幅名作之间,《绿衣女人》的沉郁、《罂粟花》的灿烂、《卡布森大街》的喧闹、《睡莲》的悠长回味,都被西尔维・帕坦的文字一一串联。瞧!那幅《塞纳河上的浮冰》,有意无意间传递给人们几分迷惘。据说普鲁斯特名作《追忆逝去的时光》中那个人物斯万,就是受这幅画的收购者埃弗吕西得到灵感触发的。是传说却又说得煞有介事,画面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画与文字如此这般的有机结合,除了《莫奈―――捕捉光与色彩的瞬间》,在其他数册介绍印象派大师的小画传中,同样得到了体现,如《德加―――舞影烂漫》、《塞尚―――强大而孤独》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雷诺阿―――优雅自然的美》。艺术史告诉人们,印象派形成的源头,可上溯德拉克洛瓦,他画作中强调色彩的对比,已试图突破传统的和谐。而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惊世骇俗,大胆挑逗古典主义的审美规范,事实上是印象派出场的序幕。然而,同样是印象派大师之一的雷诺阿,他用色彩、色块跳跃腾挪,画了多幅浴女,却有着对鲁斯本到安格尔优秀作品的扬弃。艺术的创新并不仅是割裂,更是对优秀传统的继承,这正是雷诺阿作品的个性。《蛙池》是雷诺阿用色彩鲜艳的细碎笔调,成功表现出水面在阳光下的闪烁之美。《浴女图》中,雷诺阿仍用这种色彩和笔触,点抹出光影颤动下女性形体的美妙无比。那就是雷诺阿创作追求的色彩愉悦。《雷诺阿―――优雅自然的美》强调了优雅自然美的来源。
小画传窥视大画家,必须要集中视角,重点剖析。印象派大师在崛起之初,倍遭白眼,画作被抨击得一无是处,卖不出去;一旦成名后又好评如潮。传记对传主的这类人间悲喜剧按理要秉笔直书,这几本画传用正文和附录两方面凸现这点。附录部分标题是“见证与文献”。这个枯涩的标题下却游动着灵气盎然的文字。有传主本人的言论、信札,有同时代人对传主的回忆、记载,无论是那些画家的孤独、抱怨、落魄,还是他们在当时人们眼中的不合时宜的糗事,均一一录入,同样是图文并茂。于是附录不再是干巴巴的注释和说明,却是鲜活映照出这些画家的生活剪影。正文与附录犹如不同方向射向传主的光束,使传主的形体从平面转向多维视角,有强烈的立体感,又置身于那个时代中。
“今天,回头看看我走过的岁月,就像被扔进水里的瓶塞。它随波逐流,陷入一个漩涡,退回来,下沉、又浮上来,被水草缠住了,不顾一切地想摆脱它,但最后还是消失了,连我也不知它到哪里去了 ……”雷诺阿如此回顾自己的人生哲学。每个人的人生都仿佛在命运的漩涡中打着转转。个人的传记要写出这个瓶塞,更要描摹出瓶塞遭到的漩涡。上海译文出版社这几本从法国伽里玛出版社引进版权的印象派大师小画传,告诉人们的是那些瓶塞与漩涡的故事,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画,都闪烁着生活本身的光和影,璀璨又美妙无比。
相关图书链接
《印象派绘画史》(美)约翰・雷华德等/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印象派绘画大师》(美)约翰・雷华德等/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艺术世界ABC:莫奈》陈迟/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瞬间的永恒――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武连生/编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